《暮春寄元九》
时间: 2025-01-04 06:48:3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暮春寄元九
作者: 白居易
梨花结成实,燕卵化为雏。
时物又若此,道情复何如。
但觉日月促,不嗟年岁徂。
浮生都是梦,老小亦何殊。
唯与故人别,江陵初谪居。
时时一相见,此意未全除。
白话文翻译:
梨花已经结成了果实,燕子的卵子也孵化成了雏鸟。
事物的变化如此,我与朋友的情谊又该如何呢?
只觉得日月流逝得太快,不禁感叹岁月的无情。
人生如梦,老人与小孩又有什么区别呢?
唯独与故人分别,我初到江陵流放之地。
偶尔相见,这份情意却无法完全消除。
注释:
字词注释:
- 梨花结成实:指梨花结果,象征着春天的结束和夏天的来临。
- 燕卵化为雏:指燕子的卵子孵化为小燕子,表现出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 道情:指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情谊。
- 日月促:指时间流逝得很快。
- 浮生都是梦:浮生指短暂的人生,寓意人生如梦,虚幻而不真实。
- 江陵:指江陵,白居易因政治原因被贬至此。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江陵”是白居易被贬的地点,反映了诗人的身世遭遇。梨花与燕子则分别象征着春天的希望和生机,形成与作者情感的对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因其诗歌内容通俗易懂而受到广泛欢迎。他的诗风朴实自然,常常以社会现实为题材,展现人性关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白居易被贬江陵之时,表达了他对故人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正值暮春之际,春天的生机与自身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
诗歌鉴赏:
《暮春寄元九》是一首情感深邃的诗作,诗人通过自然界的变迁,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受。前两句通过描绘梨花的结果和燕子的孵化,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希望。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对人情的思考,诗人感到与故人的情谊在时间的侵蚀下逐渐淡化。
诗中“日月促,不嗟年岁徂”的感慨,表露出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无奈与感伤。人生短暂如梦,白居易通过“浮生都是梦”的句子,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哲学思考。最后两句,诗人虽身处江陵,远离故人,但偶尔的相见又使得思念情感得以延续,显示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谊。
整首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的描绘,又有对人生的思索,体现了白居易一贯的诗风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梨花结成实,燕卵化为雏:通过自然变化引入主题,象征着春天的结束和新的生命出现。
- 时物又若此,道情复何如:思考人与人之间的情谊是否能够如自然一般延续。
- 但觉日月促,不嗟年岁徂:时间如流水般迅速,不禁感叹岁月的无情。
- 浮生都是梦,老小亦何殊:人生短暂,老人与小孩在时间面前无异。
- 唯与故人别,江陵初谪居:回忆与故人的分别,表达诗人的孤独感。
- 时时一相见,此意未全除:虽然相见不常,但思念之情依然存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比作梦,显示出对现实的哲理思考。
- 对仗:如“老小亦何殊”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赋予时间以情感,使其成为反映人情的载体。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人情和时间流逝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了深厚的人际情感与对生命的哲学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梨花:象征春天的希望和生命的延续。
- 燕子:象征归来与团聚,代表着温暖的家。
- 江陵:象征着离别与孤独,反映了诗人的流放生涯。
这些意象结合在一起,构成了诗人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展现出对时间、生命和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梨花”和“燕子”分别象征什么?
A. 春天的生命
B. 秋天的凋零
C. 夏天的热情
D. 冬天的寒冷 -
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受是什么?
A. 愉快
B. 无奈
C. 忽视
D. 期待 -
诗中提到的江陵是指什么?
A. 诗人的家乡
B. 诗人的流放地
C. 诗人的故乡
D. 诗人的朋友居住地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李白的《将进酒》:通过对人生短暂的歌颂,体现了对生命的热爱与珍惜。
诗词对比:
《暮春寄元九》与杜甫的《春望》对比,前者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后者则更多表现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忧虑。两者都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但情感基调各异,前者温柔细腻,后者愈显沉重。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白居易诗文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通过这些资料,读者可以进一步深入理解白居易的诗歌及其所处的历史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