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者观池槛清明泉激石立芦丛交碧文禽并绚翛》
时间: 2025-01-01 10:54:0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属者观池槛清明泉激石立芦丛交碧文禽并绚翛
作者: 毛滂 〔宋代〕
图书多似道家山,
池槛清虚不绮纨。
万壑春藏三石秀,
五湖秋入两芦寒。
冰泉喷激珠成贯,
绣羽沉浮花作团。
谁伴玉皇香案吏,
光风霁月在阑干。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自然景象,诗人似乎置身于一个如道家山般的书籍世界,周围的池塘清澈而空灵,没有华丽的装饰。春天的万壑中藏着三块秀美的石头,秋天的五湖则显得寒冷而静谧,芦苇丛中透出一丝清冷的气息。冰冷的泉水喷涌而出,像珠子一样成串而下,绣羽的鸟儿在花丛中自由地飞舞。诗人问道,谁能陪伴这位玉皇的香案侍者,唯有那清风明月在栏杆上静静陪伴。
注释:
字词注释:
- 属者:指那些依附于某人或某物的人,可能暗指隐士或道家。
- 池槛:池塘的栏杆,槛指围栏。
- 清虚:清澈而空灵。
- 绮纨:华丽的丝绸,象征奢华。
- 万壑:千山万壑,形象地表达山的多和深。
- 三石秀:三块美丽的石头。
- 五湖:指五个湖泊,象征广阔的自然。
- 冰泉:冰冷的泉水。
- 绣羽:华丽的鸟羽,象征美丽的鸟。
- 光风霁月:清风明月,形容天气晴朗和自然的美好。
典故解析:
- 道家山:可能指代道家所崇尚的隐居生活,反映了一种追求自然与宁静的生活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毛滂(约1050年-约1110年),字子美,号天池,宋代诗人,以山水诗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体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的时代。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反映了道家哲学对他的影响。
诗歌鉴赏:
毛滂的这首诗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如道家山般清幽,浑然天成,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诗的开头便以“图书多似道家山”引入,表明了诗人对书籍的热爱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接着,诗人以“池槛清虚不绮纨”来描写周围的环境,清澈的池水和幽静的氛围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的美。
“万壑春藏三石秀,五湖秋入两芦寒”则进一步通过季节的变化,展现出自然的韵味与诗人内心的宁静。四季的交替不仅是自然的变化,也是诗人心境的写照。接下来的两句“冰泉喷激珠成贯,绣羽沉浮花作团”则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示了活泼的生命和自然的丰富多彩。这种对比,既有动的美,也有静的美。
最后两句“谁伴玉皇香案吏,光风霁月在阑干”则引导读者回到人世,表达了诗人对陪伴和友谊的渴望。整体来看,毛滂的诗虽然描绘的是自然,但其实反映的是诗人内心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图书多似道家山:书籍如同道家隐士所居的山,意在强调诗人对书籍的崇敬与向往。
- 池槛清虚不绮纨:池水清澈,环境宁静,没有华丽的装饰,反映出一种简约而纯净的美。
- 万壑春藏三石秀:春天的山谷中隐秘着三块秀美的石头,象征自然的秀丽。
- 五湖秋入两芦寒:秋天的湖泊显得冷清,芦苇丛中透出一丝寒意,表达了寂静的氛围。
- 冰泉喷激珠成贯:泉水涌出,犹如珠串般美丽,展现了自然的活力。
- 绣羽沉浮花作团:花丛中鸟儿翩翩起舞,绣羽如同装饰,展现出生命的生动。
- 谁伴玉皇香案吏:诗人思考谁能陪伴在这清幽的环境中,表达了对友谊的渴望。
- 光风霁月在阑干:清风明月映衬着栏杆,象征着宁静与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书籍比作道家山,增强了意象的深度。
- 对仗:如“万壑春藏”和“五湖秋入”,对称工整,增强了节奏感。
- 意象: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情感和理想。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友谊和陪伴的渴望。诗人通过小景描绘出大情,展现了宁静的内心世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池:象征宁静与清澈。
- 石:象征稳重与永恒。
- 泉:象征生命的活力与清新。
- 羽:象征自由与灵动。
- 风月:象征自然的清新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万壑春藏三石秀”所表达的意境是什么? a) 寂静的自然
b) 热闹的城市
c) 书籍的美丽
d) 友谊的珍贵 -
“光风霁月”中的“霁”字是什么意思? a) 雨
b) 明亮
c) 清澈
d) 冷静 -
诗人通过“池槛清虚不绮纨”表达了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a) 追求奢华
b) 崇尚简约
c) 热爱喧嚣
d) 追求名利
答案:
- a) 寂静的自然
- b) 明亮
- b) 崇尚简约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同样描绘了自然的宁静之美。
- 李白《月下独酌》:表达了对自由和陪伴的渴望。
诗词对比:
- 毛滂与王维:两位诗人都善于描绘自然景色,但毛滂更注重内心的宁静与友谊,而王维则偏向于抒发孤独与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道家文化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