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楼竹》
时间: 2025-01-19 19:59:4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东楼竹
白居易 〔唐代〕
潇洒城东楼,绕楼多修竹。
森然一万竿,白粉封青玉。
卷帘睡初觉,欹枕看未足。
影转色入楼,床席生浮绿。
空城绝宾客,向夕弥幽独。
楼上夜不归,此君留我宿。
白话文翻译:
在城东的高楼旁,竹子围绕着楼阁,
那一片片竹林高耸入云,宛如白色粉末封住了青色的玉石。
我刚刚卷起窗帘醒来,半卧着枕头,依然觉得不够满足。
竹影摇曳,光影透入楼中,床席上泛起一层浮动的绿色。
空荡的城市里没有客人,傍晚的时分更加显得幽静孤独。
楼上夜已深沉,这位朋友让我在此留宿。
注释:
- 潇洒:形容风雅洒脱的样子。
- 修竹:高大挺拔的竹子。
- 森然:形容竹林茂密的样子。
- 白粉封青玉:比喻竹子的颜色与白色粉末的对比,形象生动。
- 卷帘:卷起窗帘,表示醒来的动作。
- 影转色入楼:形容竹影随光线变化,映入楼中。
- 床席生浮绿:床上的席子因竹影的映射而显现出绿色的光泽。
- 绝宾客:形容没有客人来访。
- 向夕:傍晚的时候。
- 此君留我宿:指留宿的朋友,表示温情的友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以其通俗易懂的语言和丰富的社会题材著称,作品涵盖了政治、社会、爱情等多个方面。白居易的诗风清新自然,直白而有深意,深受百姓喜爱。
创作背景:
《东楼竹》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正值他在长安的仕途已近尾声,生活较为安逸。此时,他常常在东楼中吟咏,享受竹林的幽静与自然的美好。诗中表现出他对友人情谊的珍视,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东楼竹》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友人情谊的诗作,白居易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竹林环绕的高楼及其带来的宁静氛围。诗的开头几句以“潇洒城东楼”引入,立刻让人感受到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接着,诗人用“白粉封青玉”形象地描绘了竹子的美丽,体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
随着诗句的深入,白居易从外在的景色转向内心的感受,诗中“卷帘睡初觉,欹枕看未足”展现了他在宁静中的惬意与思考,反映出一种安逸的生活状态。竹影摇曳的描写不仅增添了诗的动感,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哲思。
最后两句“空城绝宾客,向夕弥幽独”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虽然有友人相伴,但在夜深人静之际,诗人却感到了一种无尽的孤独,展现了人际关系中的复杂情感。
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意象中,折射出诗人对友谊的珍视与人生的思考,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潇洒城东楼:描述了东楼的风雅氛围。
- 绕楼多修竹:强调了竹子环绕的景象,增添了自然美感。
- 森然一万竿:竹林茂盛,生机盎然。
- 白粉封青玉:用生动的比喻描绘竹子与楼的色彩对比。
- 卷帘睡初觉:描绘诗人的醒来,表现出一种慵懒的状态。
- 欹枕看未足:表达诗人对眼前美景的沉醉与不满足。
- 影转色入楼:竹影在光线变化下的美丽景象。
- 床席生浮绿:细腻的描写,表现自然之美对生活环境的影响。
- 空城绝宾客:突显孤独感,暗示诗人内心的寂寞。
- 向夕弥幽独:夜晚的宁静与孤独感加重。
- 楼上夜不归:暗示友人与诗人的情谊。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白粉封青玉”,形象生动。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竹影“转色”,使自然景象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东楼竹子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对友人情谊的珍视,以及在宁静的环境中思考人生的孤独感。诗歌展现了白居易优雅的生活态度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东楼:象征着雅致的生活场所。
- 竹:象征着高洁、坚韧的品质。
- 影:象征着流逝的时间与内心的思考。
- 空城:象征孤独与宁静的环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的主要自然景观是什么? A. 花园
B. 竹林
C. 山川 -
“白粉封青玉”中的“白粉”指代什么? A. 花瓣
B. 竹子
C. 露水 -
诗人感到孤独的原因是什么? A. 没有宾客
B. 天气不好
C. 朋友离去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竹里馆》
诗词对比:
- 白居易《东楼竹》与王维《竹里馆》:
- 两者都描绘了竹子的意象,但白居易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内心的孤独,而王维则更强调竹林中的宁静与隐逸之美。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诗文选》
- 《唐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