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日高谷底始微暄,岚翠依然透骨寒。
说与行人忙底事,金鸡声里促银鞍。
白话文翻译:
在阳光高照的时辰,山谷底部才开始有些温暖,然而山间的青翠依旧透着骨寒。我告诉路过的行人,赶紧忙碌起来,因为金鸡在叫,催促着骑马的人快点上路。
注释:
- 日高:太阳高照,天气渐暖。
- 谷底:山谷的底部。
- 微暄:微微的温暖。
- 岚翠:山间的雾气与青翠的树林。
- 透骨寒:寒气渗透到骨头里,形容非常寒冷。
- 说与行人忙底事:告诉路过的人们要快点动身。
- 金鸡声里:金鸡指公鸡,叫声在催促。
- 促银鞍:催促骑马的人快上马。
典故解析:
- 金鸡:在中国文化中,公鸡常常被视为清晨的象征,叫声意味着新一天的开始,寓意着时间的紧迫。
- 银鞍:古代骑马时常用的装备,代表着行人即将启程的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他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擅长写田园诗和咏物诗,作品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创作于诗人漫游途中,描写清晨山谷的宁静与寒冷,表现了自然美景与人们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晨的场景,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展现了自然的美与人们的生活状态。开头“日高谷底始微暄”一句,展现了早晨阳光逐渐升高,山谷底部的温暖逐渐显现,给人一种温暖的期待。然而,紧接着的“岚翠依然透骨寒”则揭示了早晨的寒冷,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不仅体现了自然的复杂性,也暗示了人生的起伏。
诗中通过“说与行人忙底事”,诗人以第一人称的方式与过路人对话,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关怀。最后一句“金鸡声里促银鞍”,以生动的意象结束,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紧迫感。整首诗以清晰的意象和简练的语言,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深刻体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日高谷底始微暄:阳光已经高照,山谷底部才开始感到一丝温暖。这里表现了时节的变化,阳光的升起带来了温暖。
-
岚翠依然透骨寒:山间的青翠依旧在寒冷中显得清冷,寒气渗透人的骨髓,展现了清晨的寒冷与自然的韵味。
-
说与行人忙底事:诗人对行人说要忙碌起来,展现了一种关切与提醒。
-
金鸡声里促银鞍:金鸡的鸣叫声催促着骑马的人,暗示时间的紧迫与生活的节奏。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日高”与“岚翠”,形成对称的结构。
- 比喻:将金鸡的叫声比作时间的催促,生动形象。
- 意象:通过“金鸡”、“银鞍”等意象,展现了生活的细节与自然的交融。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们的生活,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诗人以自然为背景,揭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急促,体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
意象分析:
- 日高:象征光明与希望。
- 岚翠:代表自然的美丽与清新。
- 金鸡:象征新的一天的开始,时间的流逝。
- 银鞍:象征旅行与人生的旅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日高”的意思是: A. 太阳落下
B. 太阳升高
C. 天气寒冷
D. 山谷底部 -
诗中提到的“金鸡声里”指的是什么? A. 乡村的宁静
B. 时间的催促
C. 日落时分
D. 田园的生活 -
“透骨寒”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A. 温暖的天气
B. 寒冷的气候
C. 漂亮的风景
D. 人们的忙碌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鸟鸣涧》
诗词对比:
- 比较《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与王维的《鹿柴》,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杨万里更注重人们的生活状态,而王维则侧重于自然的宁静与孤寂。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选读》
- 《杨万里诗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