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登北楼示客》
时间: 2025-01-14 16:57:0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日登高可强欢,
听歌莫放玉杯乾。
黄花烂漫宜新酒,
白发稀疏落小冠。
桂水波光趋海急,
峡山岚翠带云寒。
故乡万里知何处,
更凭朱栏向北看。
白话文翻译:
在重阳节这天登高可以尽情欢庆,
听歌时不要让酒杯空着。
金黄的菊花盛开,正适合喝新酒,
白发已少,头上的小冠也落下了。
桂水的波光急速流向大海,
峡谷中的青山带着寒雾的翠绿。
故乡在千里之外,不知何处是家,
我只能倚着红栏杆向北方眺望。
注释:
字词注释:
- 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即重阳节。
- 登高:指在重阳节登高,以祈求健康长寿。
- 玉杯:指装酒的杯子,象征美酒。
- 黄花:指菊花,重阳节时盛开。
- 桂水:指桂水河,象征自然美景。
- 峡山:指峡谷中的山脉。
- 朱栏:指红色的栏杆,诗人倚靠的地方。
典故解析: 重阳节有“登高”传统,古人认为在这一天登高能够避灾祈安。菊花因其在重阳节盛开,常与长寿、重阳节的庆祝联系在一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郭祥正,字仲明,号松隐,生活在宋代,诗人、词人,作品多描写山水、田园,风格清新脱俗,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重阳节,诗人借助节日的氛围,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反映了人们在节日里欢庆的心情以及对人生的哲思。
诗歌鉴赏:
《九日登北楼示客》以重阳节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节日的欢庆与对故乡的思念。诗的开头两句提到“登高”和“听歌”,表现出一种欢快的节日气氛。通过“黄花烂漫宜新酒”的描绘,诗人将自然的美景与人们的欢聚联系在一起,突显了节日的喜庆。
在后两句中,“桂水波光趋海急,峡山岚翠带云寒”则转向自然的描写,展现出山水的壮美与变化,带来了情感的深度。诗人通过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传达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最后两句“故乡万里知何处,更凭朱栏向北看”则是情感的高潮,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透过这层思念,诗人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的景象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种淡淡的哀愁与哲思。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丰富,既有欢庆的热情,又有对故乡的深情,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九日登高可强欢:重阳节登高意在庆祝。
- 听歌莫放玉杯乾:在欣赏音乐时,要喝酒尽兴,体现节日的欢乐。
- 黄花烂漫宜新酒:菊花盛开,正是饮酒的好时节。
- 白发稀疏落小冠:年岁渐长,白发显露,体现了时光的流逝。
- 桂水波光趋海急:桂水的波光浩荡,流向大海,表现自然之壮丽。
- 峡山岚翠带云寒:峡谷青山云雾缭绕,描绘出一种清幽的气氛。
- 故乡万里知何处:遥望故乡,心中思念无尽。
- 更凭朱栏向北看:倚着红栏杆向北方眺望,透露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黄花烂漫宜新酒,白发稀疏落小冠”,形成对比,增强节奏感。
- 意象:如“桂水波光”、“峡山岚翠”,意象丰富,展现自然美。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引申出对人生的感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重阳节的欢庆,体现了对自然美的欣赏,以及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展现了人生的哲理与感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九日:象征重阳节,寓意长寿。
- 黄花:象征欢庆与生命的美好。
- 桂水:代表自然风光与生命的流动。
- 白发:象征岁月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朱栏:象征思念和对故乡的眷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重阳节的传统活动是什么?
- A. 吃月饼
- B. 登高
- C. 赏梅
- D. 放烟花
-
诗中提到的“黄花”指的是什么?
- A. 菊花
- B. 玫瑰
- C. 荷花
- D. 梅花
-
诗人对故乡的感情是:
- A. 忘记
- B. 思念
- C. 嫌弃
- D. 无所谓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诗词对比: 杜甫的《登高》同样以重阳节为背景,但更侧重于对时局的感慨与个人遭遇的悲凉;而郭祥正的《九日登北楼示客》则更倾向于欢庆与对故乡的思念,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唐诗三百首》
- 相关的文学评论与分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