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夜月色如昼山林清绝念无以共此赏者闻元长宗正仲长隐居陪端殿枢公过彦文太常因游招福戏简彦文三首 其一》

时间: 2025-01-19 14:48:36

明月行空照胆寒,翠微高处倚栏看。

寥寥物外非尘世,万籁无声清露漙。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明月行空照胆寒,
翠微高处倚栏看。
寥寥物外非尘世,
万籁无声清露漙。

白话文翻译

明亮的月光高悬于空,照得人心生寒意;
在青翠的山峰上,我倚着栏杆静静观望。
身处这寂静的天地,仿佛已经脱离了凡尘,
四周万物无声,只有清露滴落的声音。

注释

字词注释

  • 胆寒:心里感到寒冷,形容心情紧张或恐惧。
  • 翠微:指青翠的山峦,形容景色的美丽。
  • 倚栏:靠在栏杆上,表现出一种闲适的姿态。
  • 寥寥:稀少、寂静的样子。
  • :指滴落的声音,象征着自然的宁静。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明月”常被用作抒发思乡情或孤独感的意象。在古代诗词中,明月常常象征着高洁与清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程俱,宋代诗人,以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色,传达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写于秋天的九月九日重阳节,诗人借助明月与高山的意象,表达自己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九日夜月色如昼山林清绝念无以共此赏者闻元长宗正仲长隐居陪端殿枢公过彦文太常因游招福戏简彦文三首 其一》以清新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孤独的心境。开篇的“明月行空照胆寒”通过月光的寒冷营造出一种肃穆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思索。接着,诗人“倚栏看”把读者带入了他身处的自然景象中,身处高处依然能感受到远离尘世的宁静与安逸。

“寥寥物外非尘世”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超脱,似乎在这种清幽的环境中,尘世的纷扰都已远去。最后一句“万籁无声清露漙”更是将宁静推向了极致,清露的滴落声成为自然中唯一的声音,象征着大自然的生机与诗人的心灵对话。

这首诗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又蕴含了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在面对自然时的沉静与内心的激荡,达到了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明月行空照胆寒:月亮高挂空中,照得人心生寒意,暗示夜的寒冷和内心的惆怅。
  2. 翠微高处倚栏看:在青翠的山巅上,倚靠着栏杆静静地眺望,描绘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
  3. 寥寥物外非尘世:身处此境,似乎脱离了繁华的尘世,强调了诗人对现实的逃避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4. 万籁无声清露漙:四周静谧,只有清露的滴落声,描绘出诗人所处环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明月比作照亮人心的光芒,暗示内心的情感。
  • 对仗:上下句构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运用月亮、栏杆、清露等意象,营造出宁静的自然环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诗人对宁静自然的向往,以及在喧嚣尘世中寻求内心平和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明月:象征纯洁、高洁的情感,常用以表达思乡之情或内心的孤寂。
  • 翠微:代表自然的美丽与宁静,彰显诗人对山水的热爱。
  • 清露:象征自然的生机,寓意着诗人内心的细腻与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明月”主要象征什么? A. 友情
    B. 高洁与孤独
    C. 财富

  2. “翠微”指的是: A. 低矮的山丘
    B. 青翠的高山
    C. 幽暗的森林

  3. 诗人倚靠栏杆的姿态表现了什么? A. 绝望
    B. 悠然自得
    C. 疲惫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李白《静夜思》:同样通过月光表达思乡之情,但李白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表现,而程俱则更多地描绘自然环境的宁静。
  • 王维《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山水之美,但王维的诗更多地融入了人文情感,与程俱的超脱之意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古诗文赏析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