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普济寺》
时间: 2025-01-01 17:49:3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游普济寺
王休 〔宋代〕
排险凌空入磴斜,
参差金碧倚烟霞。
一山门里分三刹,
万柳湖边带几家。
世人无人吞粟棘,
国中有佛吐莲花。
凭栏凝望遥天表,
数点青山似乱鸦。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普济寺的美丽景色和宁静氛围。诗人写道,险峻的山路斜斜地通向寺庙,金色和碧绿的建筑依偎在烟雾和霞光之间。山门内有三座寺庙,湖边则有几户人家。世间少有人愿意接受艰难困苦,但国家中却有佛陀吐出的莲花,象征着美好和希望。诗人凭栏远望,看到遥远的天空,几座青山在云雾中像乱飞的乌鸦。
注释
- 排险:排除险阻,指艰难的道路。
- 凌空:高高在上,表示寺庙地理位置的高远。
- 磴斜:指山路的斜坡。
- 参差:错落有致,形容建筑物的排列。
- 三刹:三座寺庙。
- 吞粟棘:比喻人们愿意忍受艰难险阻。
- 吐莲花:佛教典故,象征着佛陀的智慧和慈悲。
- 遥天表:遥远的天空。
- 数点青山:形容远处的山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休,生于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尤其是在描写山水景色和宗教意象方面,有着独特的视角。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王休游览普济寺时,借景抒情,表现出对寺庙宁静环境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普济寺作为一个重要的佛教场所,吸引了众多信徒和游客,成为诗人灵感的来源。
诗歌鉴赏
《游普济寺》是一首描绘山水与佛教意境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普济寺的景色与内心的感受相结合,展现出一种超然的境界。首联“排险凌空入磴斜”,以动词“排险”开篇,传达出通往寺庙的艰难,同时也暗示了追求精神世界的决心。接下来的“参差金碧倚烟霞”则通过色彩的对比,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氛围。
诗中提到“一山门里分三刹”,不仅体现出寺庙的宏伟,也象征着佛教的多样性。在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中,诗人进一步反思人类的生存状态,提到“世人无人吞粟棘”,强调了人们在追求物质时的无奈和困境,而“国中有佛吐莲花”则展现了宗教带来的希望和安慰。
最后两句“凭栏凝望遥天表,数点青山似乱鸦”以景结尾,带有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惆怅,似乎在表达对人世纷扰的无奈。整首诗在优美的自然景色中,融入了深刻的哲学思考,给人以心灵上的启迪,展现了诗人追求宁静与智慧的精神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排险凌空入磴斜:形容爬山的艰辛,强调高耸的地势。
- 参差金碧倚烟霞:描绘寺庙的金色和绿色交错,衬托出云雾缭绕的美丽。
- 一山门里分三刹:暗示寺庙的规模和多样性,给人以庄严感。
- 万柳湖边带几家:表现乡村生活的宁静,营造出和谐的氛围。
- 世人无人吞粟棘:反映人们在物质生活中面临困境,表达一种无奈。
- 国中有佛吐莲花:象征佛教的智慧和慈悲,给予人们希望。
- 凭栏凝望遥天表:展现诗人沉思的状态,遥望远方。
- 数点青山似乱鸦:比喻远处的青山,传达出一种纷乱与忧伤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数点青山似乱鸦”,形象生动,传达出诗人的情感。
- 对仗:如“参差金碧倚烟霞”,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排比:整首诗的结构上,形成了有序的层次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通过游览普济寺,表达了对自然、宗教的向往与对人生的思考。诗人通过美丽的景色反映内心的宁静与哲理,展现了一种超然的境界与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金碧:象征着寺庙的辉煌与庄严。
- 烟霞:代表着自然的美与神秘。
- 莲花:在佛教中象征着纯洁与智慧。
- 青山:象征着坚韧与永恒的自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诗中提到的“吐莲花”指的是什么?
- A. 物质富饶
- B. 佛教的智慧
- C. 自然的美丽
-
“数点青山似乱鸦”中“乱鸦”用来比喻什么?
- A. 纷乱的心理
- B. 山的形状
- C. 生活的喧嚣
答案
- B. 宋代
- B. 佛教的智慧
- A. 纷乱的心理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李白
- 《早发白帝城》——李白
诗词对比
王休《游普济寺》与李白《庐山谣》:两首诗都描绘了山水的壮丽,但王休的作品更注重佛教的意蕴,而李白则强调个人的豪情与壮志。王休的诗歌中体现出一种宁静的哲理,而李白则表现出豪放的个性和对自由的追求,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 《唐诗宋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