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日长庭院无人到。琅玕翠影摇寒。
困卧北窗凉。好风吹梦长。
璧月升东岭。冷浸扶疏影。
苗叶万珠明。露华圆更清。
白话文翻译:
在漫长的白天,庭院里没有人来往。琅玕的翠绿影子在微风中摇曳,透出一丝寒意。困倦地躺在北窗下,凉意袭来,微风吹拂,梦境也随之延长。明亮的圆月升起在东边的山岭上,冷冷的光辉浸润着疏影。苗叶如同万颗明珠般闪耀,露珠的光华更加清澈。
注释:
- 琅玕:一种美玉,象征美好和高雅。
- 翠影:指绿色的影子,生动描绘了环境的色彩和气氛。
- 璧月:形容明亮的圆月,以“璧”来比喻月亮的圆润。
- 扶疏影:指树木或植物的稀疏影子,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意境。
- 苗叶:指新生的植物,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露华:指露水的光华,形容清晨的清新和明亮。
典故解析:
这首诗并未直接引用典故,但其描绘的意境和氛围与传统的园林诗歌相契合,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静谧生活的向往,反映出宋代文人对闲适生活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姜特立,宋代诗人,其作品以清新脱俗著称,常常描绘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反映出宋代文人的闲适生活和哲学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菩萨蛮》创作于一个宁静的午后,作者通过对庭院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个人的孤独感和对自然的热爱,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闲适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菩萨蛮》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幽静的庭院景象,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和对生活的感悟。首句“日长庭院无人到”便设置了一个清幽的背景,营造出一种孤独而宁静的氛围。接下来的几句通过琅玕的翠影、北窗的凉意、月升的景象等细节描写,将读者带入一个清新而梦幻的境界。
诗人通过“好风吹梦长”这一句,表达了微风拂面带来的舒适感,同时暗示着对美好梦境的向往。最后两句“苗叶万珠明,露华圆更清”则用生动的意象描绘了自然的生机和清晨的清新,给人一种蓬勃向上的力量。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结合了清新自然的景象与内心的情感,表现了诗人对清幽生活的向往及对自然美的赞美,体现了宋代文人对闲适生活的诗意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日长庭院无人到:描绘了一个长日无人的庭院,暗示了孤寂的情境。
- 琅玕翠影摇寒:通过琅玕的影子传达出环境的寒意,表现了自然的美丽与微凉。
- 困卧北窗凉:表达了诗人因凉意而感到困倦,营造出一种舒适的氛围。
- 好风吹梦长:微风的吹拂使梦境延长,暗示着诗人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 璧月升东岭:描绘了明月升起的景象,表现了夜色的宁静。
- 冷浸扶疏影:月光冷冷地浸润着稀疏的影子,增强了意境的清幽。
- 苗叶万珠明:用“万珠”形容苗叶的闪耀,体现了生命的活力。
- 露华圆更清:最后一句用“露华”表现露水的明亮与清澈,展现了自然的纯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璧月”,将月亮比作美玉,形象生动。
- 拟人:如“好风吹梦长”,赋予风以人的行为,使情感更加生动。
- 对仗:如“日长庭院无人到”与“琅玕翠影摇寒”,构成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清幽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热爱。它反映了宋代文人对闲适生活的追求,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庭院:象征安静与隐逸的生活空间。
- 琅玕:代表美好、高雅的品质。
- 月亮:象征宁静、思念与孤独。
- 苗叶:象征生命的活力与新生。
- 露华:象征清晨的清新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琅玕”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一种美玉
C. 一种乐器 -
“日长庭院无人到”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伤感与孤独
B. 热闹与欢快
C. 忧虑与紧张 -
诗中“苗叶万珠明”用来形容什么? A. 落叶
B. 果实
C. 新生的植物
答案:
- B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可以将姜特立的《菩萨蛮》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对比,前者着重表现自然的宁静与个人的孤独,后者则更多地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情感的波动。两首诗都体现了宋代文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