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归来林下久忘机,
表里虚明更不疑。
俯仰自知无愧作,
此心何止白鸥知。
白话文翻译
回到林中,我久已忘却世间的纷扰,心中的清明更是毫无疑虑。低头仰望,我深知自己无愧于心,这份心境又岂止是白鸥所能知晓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归来:返回,回到原来的地方。
- 林下:树木荫蔽之处,指自然环境。
- 机:指世事纷扰或心中杂念。
- 表里虚明:形容内心与外在都清澈明朗。
- 俯仰:低头与抬头,指观察周围的事物。
- 无愧:心中无愧,指对自己的行为没有内疚。
- 白鸥:指的是一种鸟,象征自由和清净的心境。
典故解析:
- 白鸥:在古代诗词中常常用来象征纯洁与自由,象征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姜特立(生卒年不详,宋代),字子敬,号仲明,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表现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一个宁静的自然环境中,诗人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与内心的思考,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清明心境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与对心灵自由的渴望。开篇“归来林下久忘机”表达了诗人从繁忙世事中回归自然,感受到心灵的宁静与放松。这里的“机”字,既代表世俗的纷扰,也暗示了生活中的种种复杂关系。通过自然的洗礼,诗人达到了内心的平静,仿佛置身于一个无忧无虑的世界。
接着,“表里虚明更不疑”,诗人强调了内心的清澈与自信,表明他在与自然的融合中获得了更深层的领悟。这里的“虚明”不仅是对自然状态的描绘,更是对诗人内心境界的反映。
最后两句“俯仰自知无愧作,此心何止白鸥知”则是诗人的自省与自信。俯视大地,仰望天空,诗人深感自己的存在是无愧于心的,内心的平和超越了白鸥,只能独自体会。这种情感的深沉与广阔,展示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心灵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归来林下久忘机 - 回到林中久已忘却世事的纷扰。
- 表里虚明更不疑 - 内外皆明净,心中无疑虑。
- 俯仰自知无愧作 - 低头仰望,心中明白自己没有做错事。
- 此心何止白鸥知 - 我的心境不仅白鸥可以理解,更深广。
修辞手法:
- 对仗:前两句与后两句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白鸥象征着自由与清净,深化了诗的意境。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对生命的深刻反思。诗人通过与自然的亲密接触,表达了对身心解脱的渴望,体现了一种淡泊明志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林:象征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 鸥:象征自由、纯洁与超脱。
- 明:象征内心的清澈与智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白鸥”象征什么?
A. 繁忙
B. 自由与纯洁
C. 忧愁 -
诗人通过什么手段表达内心的清明?
A. 观察自然
B. 参与世事
C. 寻求名利 -
“表里虚明”中的“虚”字可以理解为:
A. 充实
B. 空灵
C. 繁杂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 对比王维的《鹿柴》,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内心的平静,但王维更强调孤寂与远离尘世,而姜特立则更多地关注内心的清明与自我反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流派研究》
- 《诗经与古诗词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