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更漏子 秋怨
作者: 袁思古 〔当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晓霜寒,红叶落。天际云山开拓。
横空雁,天南飞。征人胡不归。
消息断。芳心乱。鹦鹉向侬休唤。
衾独抱,夜初长。梦阑空自伤。
白话文翻译:
清晨的霜冷得刺骨,红叶纷纷飘落。天边的云彩和山峦都在渐渐展开。
大雁在空中飞往南方,远方的征人为何还不回来?
音信断绝,心中思念如潮水般涌动。鹦鹉也不再呼唤你了。
被子孤单地抱着,夜晚刚开始变长,梦中的情思让我独自伤感。
注释:
- 晓霜寒:早晨的霜冷,形容天气寒冷。
- 红叶落:红色的叶子纷纷落下,象征秋天的到来。
- 横空雁:大雁在空中飞翔,常用以象征思乡之情。
- 征人:指远方打工或征战的人。
- 消息断:音信中断,形容对远方人的思念与无奈。
- 芳心乱:芳心指年轻女子的心,乱意为思绪纷乱。
- 鹦鹉向侬休唤:鹦鹉是能够说话的鸟,这里象征着对某人的呼唤已经停止。
- 衾独抱,夜初长:独自抱着被子,夜晚刚开始变得漫长,暗示孤独。
典故解析:
- 大雁南飞:在古代诗词中,大雁常常象征着离别和思念,流行于秋冬季节。
- 芳心:常用以形容少女的情感,反映出思念的细腻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思古,现代诗人,擅长古典诗词的创作,作品常以细腻的情感和自然景象为题材。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秋季,可能反映了诗人对离别和孤独的思考,结合自然景象表达了对亲友或爱人的思念之情。
诗歌鉴赏:
《更漏子 秋怨》是一首充满秋意的词作,诗人在清晨的寒霜和落叶中,细腻地描绘了内心的孤独与思念。开篇通过“晓霜寒,红叶落”引入秋季的景象,瞬间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接着,通过“横空雁,天南飞”将思念的情感进一步深化,远方的征人无法归来,让人倍感失落与无奈。
诗中“消息断。芳心乱。”的简洁而有力的句子将思念与心乱的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仿佛一声叹息,令人心痛。鹦鹉原本是呼唤的象征,但在此处却“休唤”,反映出思念的无奈与孤独。最后的“衾独抱,夜初长”将孤独的夜晚与思念的情感交织在一起,令人感受到那种无尽的空虚与伤感。
整首词在意象和情感的表达上都非常细腻,通过自然景物与内心情感的结合,展现了深刻的情感体验。袁思古以简练却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成功传达出一种秋天的凄凉和思念的深切,让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晓霜寒,红叶落。
- 清晨的寒霜,伴随着红叶的凋落,暗示着季节的更替和生命的无常。
-
天际云山开拓。
- 天边的云彩与山峦在清晨的光线中显露出轮廓,象征着新的开始,但也暗含着离别的孤独。
-
横空雁,天南飞。
- 大雁在空中飞翔,象征着远方的游子,增强了离别的主题。
-
征人胡不归。
- 对于远方征人的思念,表达了对归来的渴望与无奈。
-
消息断。芳心乱。
- 音信的中断让思念的心情变得混乱,突显了孤独感。
-
鹦鹉向侬休唤。
- 原本能够传达思念的鹦鹉不再呼唤,象征着失去的联系与沟通,心情愈加沉重。
-
衾独抱,夜初长。
- 独自抱着被子,夜晚漫长,进一步渲染出孤独的氛围。
-
梦阑空自伤。
- 在梦中仍感到悲伤,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无奈。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晓霜寒,红叶落”,“消息断,芳心乱”等,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鹦鹉的呼唤赋予了鸟类人性化的特征,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围绕秋天的景象,通过对离别的思念和孤独感的深刻描绘,表达了对亲人或爱人的思念与无奈。诗中的每一个意象都在叙述着一个关于时间流逝与情感牵挂的故事。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霜:象征寒冷,暗示生命的脆弱与时光的流逝。
- 红叶:代表秋天的来临,传达出离别与凋零的情感。
- 大雁:象征离别与思乡,常常与归属感相联系。
- 鹦鹉:象征沟通与联系,反映出失去的孤独感。
- 夜:象征漫长与孤独,增强了情感的深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自然景象有哪些?
A. 冬雪
B. 秋霜与红叶
C. 春雨 -
“征人胡不归”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失落与思念
C. 愤怒 -
诗歌的主要情感基调是?
A. 欢快
B. 孤独与思念
C. 愤懑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 by 杜甫
- 《静夜思》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杜甫的《秋夕》:同样描绘了秋天的孤独与思念,但更加注重社会现实与人生的无奈。
- 李白的《静夜思》:通过月光引发的思乡之情,与袁思古的《更漏子 秋怨》在情感上有相通之处,但表现手法和意象上各有特色。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唐诗宋词鉴赏》
- 袁思古的诗集与评论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