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碎萍青,圆荇碧。
舒翅蜻蜓斜立。
梧叶雨,藕花风。
水窗三面通。
是何人,当槛倚。
随意淡妆偏丽。
衫白伫,鬓乌丝。
红榴短短枝。
白话文翻译:
水面上漂浮着碎碎的青色浮萍,圆圆的碧绿荇菜。
蜻蜓在水面上轻盈地停立着,翅膀舒展。
梧桐树上细雨淅沥,藕花在风中摇曳。
窗外的水面三面通透,景色尽收眼底。
是谁在栏杆边倚靠,神态自若?
她的妆容淡雅而美丽,显得格外动人。
她身穿白衫,静静伫立,黑发如丝。
红色的石榴花在短短的枝头上盛开。
注释:
- 碎萍:指碎片状的水草。
- 圆荇:荇菜,水生植物,叶子圆润。
- 蜻蜓:一种昆虫,常常栖息在水边。
- 梧叶雨:梧桐树的叶子在雨中。
- 藕花:指莲藕的花,花朵优雅。
- 水窗:窗外的水面。
- 淡妆:轻薄、素雅的妆容。
- 衫白:白色的衣衫。
- 红榴:红色石榴花,象征美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时翔,清代诗人,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风貌。他的作品往往富有细腻的观察和深厚的情感,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之际,诗人通过描绘宁静的自然景色,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事的淡然。
诗歌鉴赏:
《更漏子二首 其一》是一首描绘江南水乡美景的词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勾勒出一幅优雅且宁静的画面。开篇的“碎萍青,圆荇碧”,以清新的水面景象引入,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仿佛置身于一片水乡之中。蜻蜓的“舒翅斜立”,展现了昆虫的灵动与生命的活力,增添了画面的生气。接着,诗人描绘了雨中的梧桐与风中的藕花,生动地呈现出自然景物的细腻与多变。
在人景交融的描写中,诗人巧妙地将“是何人,当槛倚”引入,打破了静态的自然景象,使得画面更加生动,增添了人情味。倚靠栏杆的女子,淡妆偏丽,似乎是自然中的一部分,她的形象与周围的景物形成和谐的统一,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最后,诗中提到的“红榴短短枝”,不仅描绘了夏日的景象,也象征着生命的绚丽和脆弱。整首诗在细腻中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敏感,表现出一种淡淡的愁绪和生活的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碎萍青,圆荇碧。——描绘水面上漂浮的浮萍与荇菜,表现出春夏之交的生机。
- 舒翅蜻蜓斜立。——蜻蜓在水边停立,增添动感。
- 梧叶雨,藕花风。——雨中的梧桐与风中的藕花,体现出自然的细腻与变化。
- 水窗三面通。——窗外的自然景色,给人一种开阔的感觉。
- 是何人,当槛倚。——引入人物,增强情感的共鸣。
- 随意淡妆偏丽。——女子的妆容淡雅,显示出其独特的美。
- 衫白伫,鬓乌丝。——白衫女子的外貌,给人以清丽的印象。
- 红榴短短枝。——石榴花的描写,象征着热情与生命的美。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水窗三面通”表现开阔的景象。
- 拟人:蜻蜓的“舒翅”,赋予了昆虫的生命感。
- 对仗:如“衫白伫,鬓乌丝”,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对美丽女子的刻画,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碎萍:象征着自然的随性和变化。
- 蜻蜓: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灵动。
- 梧叶与藕花:象征着生命的清新与美好。
- 红榴:象征着热情与生命的绚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碎萍青,圆荇碧”中,青色的碎萍象征什么?
A. 宁静 B. 生机 C. 哀愁 -
诗中描绘的女子的外貌特征是?
A. 妆容浓艳 B. 淡妆偏丽 C. 衣衫破旧 -
诗的主题主要表现了什么?
A. 对自然的热爱 B. 对战争的悲伤 C. 对人事的嘲讽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宋代:李清照《如梦令》
- 唐代: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如梦令》:同样描绘自然与人情,但更侧重于情感的细腻与复杂。
- 《春望》:描绘了战争带来的破坏,与《更漏子》的宁静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王时翔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