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和太原张相公山亭怀古
斗石类岩巘,飞流泻潺湲。
远壑檐宇际,孤峦雉堞间。
何必到海岳,境幽机自闲。
兹焉得高趣,高步谢东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山石的奇特与流水的奔腾,远处的山谷与屋檐相交,孤立的高峰与古老的城垣相间。其实,何必去遥远的海岳寻幽探胜,山水的清幽自然能够让人感到心灵的宁静与闲适。在这里,我得到了高雅的情趣,轻松地步履于东山之间。
注释
- 斗石:形似斗状的石头。
- 潺湲:形容流水细小而连绵的声音。
- 檐宇:屋檐和房屋。
- 雉堞:古代城墙的高台,雉堞是指上面的射击平台。
- 海岳:高大的山和大海,象征远方的名胜。
- 高趣:高雅的情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铢,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风光,表现出对山水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他的作品常常融入古典典故,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高铢游览太原附近的山亭时,他受到自然风光的启发,写下对古代名胜的怀古之情,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与对人生的感慨。
诗歌鉴赏
高铢的《和太原张相公山亭怀古》是一首描绘山水风光的古诗,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以及对古人情怀的追忆。诗中通过“斗石类岩巘”的描写,生动展现了山石的奇特和险峻,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而“飞流泻潺湲”则通过声音的描绘,使读者能感受到山间奔腾的水流,渲染出一种轻快与活泼的气氛。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何必到海岳,境幽机自闲”的反思,表达了一种对远方名胜的淡泊态度。他认为,虽然海岳壮丽,但山水的清幽与闲适同样能够带给人心灵的宁静。这种对生活的哲学思考,体现了诗人追求内心宁静的情感。
最后,诗人的“兹焉得高趣,高步谢东山”以轻松的语气总结了全诗,表达了在自然中寻找高雅情趣的愿望,展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斗石类岩巘:这句描写山石的形状,似乎斗状,展现出山的险峻奇特。
- 飞流泻潺湲:形容流水如飞泻而下,清澈而细腻,表现山水的活泼。
- 远壑檐宇际:远处的山谷与屋檐交错,营造出一种深远的空间感。
- 孤峦雉堞间:孤立的高峰与古老的城墙相间,表现出自然与人文的结合。
- 何必到海岳:质疑前往名胜的必要,表现出对生活的思考。
- 境幽机自闲:表达在清幽的环境中,心灵自然闲适。
- 兹焉得高趣:在此处获得高雅的情趣,展现对自然的热爱。
- 高步谢东山:轻松地在东山上漫步,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石比作斗,形象生动。
- 拟人:流水“飞流泻”,使水流有了动态。
- 对仗:如“孤峦雉堞间”与“远壑檐宇际”,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高铢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古代名胜的怀念。通过描绘山水风光,诗人传达了内心的宁静与闲适,体现了对生活的思考与对高雅情趣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斗石:象征自然的奇特与力量。
- 飞流:象征生命的奔腾与活力。
- 孤峦:象征孤独与高远的追求。
- 海岳:象征遥远的名胜与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斗石类岩巘”的意思是: a) 形状奇特的石头
b) 形状平坦的石头
c) 流水潺潺的声音 -
“何必到海岳”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对远方的向往
b) 对名胜的淡泊
c) 对生活的失望 -
诗人认为在何种环境中能获得“高趣”? a) 在繁华的城市中
b) 在清幽的山水之间
c) 在热闹的宴席上
答案
- a) 形状奇特的石头
- b) 对名胜的淡泊
- b) 在清幽的山水之间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王维《山居秋暝》
通过对比高铢和王维的作品,两者均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但高铢更倾向于对古代名胜的怀古情怀,而王维则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