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石公却寄》
时间: 2025-01-16 22:20:3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忆石公却寄
作者: 邓嘉缉 〔清代〕
别君何处最相思,多在松阴月上时。
对我清辉皎如此,故乡俦侣可曾知。
尺书问讯劳相忆,浅盏浇愁醉不辞。
还寝剧怜风露冷,愿移残梦落书帷。
白话文翻译:
我最思念你的是在何处呢?多是在松树的阴影下,月光明亮的时刻。
面对如此皎洁的月光,我的故乡的朋友们是否也知道我的思念呢?
写一封信问候你,真是费心劳力,浇愁的酒杯也不愿拒绝。
我回到床上,十分怜惜这风露的寒冷,希望能把残梦移入书帷之中。
注释:
- 别君:与君别离,指的是与朋友的离别。
- 松阴:松树的阴影,这里象征着宁静与思念。
- 清辉:明亮的月光。
- 俦侣:故乡的朋友或伴侣。
- 尺书:一尺长的书信,形容信件的简短。
- 浅盏:指小酒杯。
- 浇愁:用酒来解愁。
- 剧怜:非常怜惜。
- 风露冷:夜晚的风和露水寒冷。
- 书帷:书房的帷幕,象征着读书和思考的空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邓嘉缉,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他的诗作通常带有深厚的情感和细腻的观察,常常涉及离愁别绪和对自然的描写。
创作背景:
《忆石公却寄》创作于诗人与友人分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乡愁,展现了一种清幽而又深沉的情感。此时正值清代,社会动荡不安,诗人借由自然景物表达内心的忧虑与情感。
诗歌鉴赏:
《忆石公却寄》是一首充满了思念与孤独的诗作,诗人在月光下回忆与友人欢聚的时光,借助自然景色来抒发内心深处的情感。开篇以“别君何处最相思”引入,立刻勾起读者的好奇与思考,诗人所思念的正是那份纯粹的友情。接下来的“多在松阴月上时”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诗人似乎在松树下独自对月,思念的情愫愈加浓烈。
“对我清辉皎如此,故乡俦侣可曾知”一句,诗人不仅在思念友人,也在关注故乡的朋友们,情感交织,愈加复杂。尺书、浅盏等意象的运用,展现了诗人对友人问候的艰辛与无奈,仿佛一杯酒承载了所有愁苦。
后两句“还寝剧怜风露冷,愿移残梦落书帷”,诗人回到床上,感受到夜晚的寒冷,心中满是对友人的依恋与眷念,渴望能在梦中与友人相聚,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对孤独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别君何处最相思:在与朋友分别后,思念的情感最为强烈。
- 多在松阴月上时:在松树阴影下的月光时刻,诗人尤显孤独。
- 对我清辉皎如此:明亮的月光映照着诗人的心情。
- 故乡俦侣可曾知:思念的不仅是友人,还有故乡的伙伴们。
- 尺书问讯劳相忆:写信联系,表达思念之苦。
- 浅盏浇愁醉不辞:用酒来消愁,尽管醉酒也不愿拒绝。
- 还寝剧怜风露冷:回到床上,感受到寒冷,感情愈加沉重。
- 愿移残梦落书帷:希望能在梦中与友人相聚,表现了对友情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思念比作皎洁的月光,增强情感的深度。
- 拟人:将月光与故乡的朋友联系,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尺书问讯”与“浅盏浇愁”,形成美妙的音韵效果。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友人的思念与对人生孤独的感悟。诗人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出内心的悲伤与孤寂,展现出清代文人对于友情与孤独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松阴:象征思念与宁静。
- 月光:象征纯洁与期盼。
- 尺书:象征沟通与思念的艰辛。
- 酒杯:象征借酒消愁的无奈。
- 书帷:象征知识与思考的空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松阴”象征什么? A. 友谊
B. 孤独
C. 宁静
D. 忧愁 -
“尺书问讯”中的“尺书”意指什么? A. 一封长信
B. 一封短信
C. 一本书
D. 一张纸 -
诗人希望在梦中与友人相聚,这说明了他对友人的: A. 忘记
B. 思念
C. 厌倦
D. 追求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津》(李白): 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静夜思》(李白): 描述月下思乡的情感。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忆石公却寄》都表达了离愁与思念,但前者更直接地表现了对家乡的怀念,而后者则通过对友谊的反思展现了更为复杂的情感。两者在意象表达和情感深度上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