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三首 其一》

时间: 2025-01-06 06:54:43

三宝女儿年十三,不学针线不养蚕。

学得琵琶索高价,半万黄金作嫁衫。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三宝女儿年十三,不学针线不养蚕。
学得琵琶索高价,半万黄金作嫁衫。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名叫“三宝”的女孩,年仅十三岁,但不学习传统的针线活和养蚕。她却学会了弹琵琶,因而能以高昂的价格出售,甚至用这笔钱为自己准备了价值半万黄金的嫁衣。

注释:

  • 三宝女儿:名字或称号,可能指代特定的地方或文化。
  • 年十三:年纪十三岁,指少女时期。
  • 不学针线不养蚕:不愿学习传统女性所需的手艺,如缝纫和养蚕。
  • 琵琶:一种传统的弹拨乐器,象征着艺术才华。
  • 索高价:要求较高的价格,表现出她的才艺受到重视。
  • 半万黄金:指的是五千两黄金,形容嫁衣的奢华。

典故解析:

此诗并未直接引用特定典故,但反映了清代对女性教育与自我价值的新的思考,表现出一些女性在追求个人兴趣和经济独立方面的转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奕绘是清代的诗人,其作品多关注社会风俗与女性命运,反映出她对女性独立和自我价值实现的思考。

创作背景:在清代,女性的社会地位普遍较低,传统的教育与职业选择受到限制。该诗通过一个少女的选择,表现出女性在追求艺术与经济独立方面的努力。

诗歌鉴赏:

这首《竹枝三首》其一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十三岁的女孩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挣扎与选择。诗中描绘的女孩不愿意接受传统的女性角色,选择学习琵琶,表现出她对艺术的热爱和对自我价值的追求。通过用“半万黄金作嫁衫”的夸张手法,诗人强调了她的才华与价值,似乎在讽刺那些只依赖于传统婚嫁的观念。整首诗不仅展现了个体的选择,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变化,女性逐渐意识到自身的潜能和价值,追求个人的梦想与经济的独立。诗歌的整体基调充满了一种对新女性形象的赞扬,展现了时代的进步。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三宝女儿年十三”:介绍主角,年纪尚小,正处于青春期。
    • “不学针线不养蚕”:表达她拒绝接受传统女性角色的态度。
    • “学得琵琶索高价”:展现她的选择带来的成功,体现了才艺的价值。
    • “半万黄金作嫁衫”:通过夸张的描述,强调她为自己的未来创造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 修辞手法

    • 对比:传统与现代、贫穷与富裕之间的对比,突出女孩的选择。
    • 夸张:使用“半万黄金”来强调琵琶的价值和她的成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女性自我追求和经济独立的赞美,反映了清代女性意识的觉醒。

意象分析:

  • 琵琶:象征艺术才华与自我实现。
  • 黄金:代表财富和物质价值,暗示成功与独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三宝女儿年几岁?”
    A. 十岁
    B. 十二岁
    C. 十三岁
    D. 十四岁

  2. “她不学哪些传统技能?”
    A. 舞蹈
    B. 针线
    C. 绘画
    D. 唱歌

  3. “她用琵琶赚了多少钱?”
    A. 一千两
    B. 五千两
    C. 半万黄金
    D. 一万两

答案

  1. C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关注女性的情感与自我价值。

诗词对比

  • 比较奕绘的《竹枝三首》与李白的《将进酒》,两者在表达个人价值的方式上有所不同,前者侧重于女性独立,后者则强调豪情壮志。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女性文学》
  • 《诗词鉴赏入门》
  • 《琵琶与古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