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行成》
时间: 2024-12-29 18:11:3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这首古诗《董行成》原文如下:
唐怀州河内县董行成能策贼。有一人从河阳长店盗行人驴一头并皮袋。天欲晓至怀州。行成至街中见之,叱曰个贼住!即下驴来!遂承伏。人问何以知之。行成曰此驴行急而汗,非长行也见人则引缰远过,怯也以此知之。捉送县,有顷,驴主寻踪至,皆如其言。
白话文翻译
在唐代怀州河内县,有个叫董行成的人擅长抓贼。有一个小偷从河阳的长店里偷了一头驴和一个皮袋。天快亮时,他来到怀州的街上。董行成看到他,喝道:“站住,贼!”小偷便下了驴。董行成将他抓住。人们问董行成为什么能识破他,董行成说:“这头驴走得急,身上满是汗,这说明它不是长途旅行的;而且见到人时,它拉着缰绳远远地躲开,这很怯懦,因此我知道他是小偷。”随后把小偷送到县衙,没过多久,驴的主人追踪而至,事情果然如他所说。
注释
- 策贼:指的是捉拿盗贼。
- 河阳长店:指的是当时的一个地方名,长店是指一类商铺。
- 承伏:指小偷承认了自己的身份。
- 引缰远过:拉着缰绳远远地躲避。
- 怯:胆怯、害怕。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此诗的作者并不详知,属于佚名作品,创作于宋代。宋代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兴起,盗贼增多,民间英雄的故事流传甚广。
创作背景
这首诗歌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盗贼的打击和对正义行为的推崇。诗中描绘了董行成的智慧和勇气,体现了民众对英雄人物的崇敬。
诗歌鉴赏
《董行成》通过生动的叙述展现了一个民间英雄的形象。董行成不仅是个能捉贼的人,更是一个聪明而机智的观察者。他通过细致的观察,发现了小偷的异常之处,显示了他对人和动物行为的敏锐洞察力。诗中对于驴的描写,既体现了动物的特性,也反映了小偷的心虚和不安。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讲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紧凑,逻辑清晰。董行成的行为不仅为社会治安做出了贡献,也弘扬了正义精神。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宋代社会对正义的渴望以及对英雄人物的赞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唐怀州河内县董行成能策贼:介绍了时间、地点和人物,董行成是一位擅长捉拿贼的人。
- 有一人从河阳长店盗行人驴一头并皮袋:小偷偷了一头驴和一个皮袋,设定了事件背景。
- 天欲晓至怀州:强调了时间的紧迫,增添了故事的悬念感。
- 行成至街中见之,叱曰个贼住!:董行成识破了小偷,表现了他的勇气和果断。
- 遂承伏:小偷被抓,事情的转折点。
修辞手法
- 对比:董行成的机智与小偷的怯懦形成鲜明对比。
- 拟人:驴的行为被赋予情感,增强了故事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传达了正义战胜邪恶的主题,展现了民众对于正义的渴望与对英雄人物的崇敬。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驴:象征着无辜与被利用的角色,反映小偷的内心状态。
- 汗:暗示小偷的紧张与不安,揭示了其身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董行成是哪个地方的民众?
- A. 河阳
- B. 怀州
- C. 长店
-
小偷偷了什么?
- A. 一头驴和皮袋
- B. 一头马和皮袋
- C. 一头牛和皮袋
-
董行成如何识破小偷?
- A. 看见他走得快
- B. 看见他流汗
- C. 看见他怯懦
答案
- B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木兰辞》:同样反映了女性英雄形象和对正义的追求。
- 《岳阳楼记》:表现了对社会和历史的深刻思考。
诗词对比
- 《游子吟》(孟郊)与本诗都表现了对人物的赞美,但《游子吟》更侧重于亲情,而《董行成》则侧重于社会正义。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社会风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