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五首 其四》
时间: 2025-01-09 16:18:0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忠信不获显,众人害其上。
世事风波纷荡漾,变化无方何可状。
公旦金縢功罔判,伏波铜柱师何壮。
周王汉帝岂不明,谗言入耳心不谅。
骨肉天亲尚有疑,他人岂得无迁放。
生命飘蓬随所向,繁华谁保不凋丧。
何为坐叹行复嗟,郁陶终日忧讥谤。
白话文翻译:
忠诚与信实的人难以得到重用,反而常常受到他人的陷害和中伤。
世间的事情波诡云谲,动荡不安,变化无常,如此这般又如何表述呢?
公旦的金縢之功无人能辨,伏波的铜柱之师又是多么壮丽。
周王和汉帝难道不明白这些道理吗?谗言却进入了耳中,心中却无法理解。
即便是血肉相连的亲人之间尚且有猜疑,其他人又岂能不被迁徙和放逐?
生命如漂流的蓬草随风而去,繁华的事物又有谁能保证不凋零?
为何要在这里叹息和感慨呢?郁郁寡欢,整日担忧被人讥讽和中伤。
注释:
- 忠信:忠诚和可信。
- 显:显露,得到重用或提拔。
- 众人害其上:众人往往会害怕比自己优秀的人。
- 风波:比喻世事的动荡不安。
- 公旦金縢:公旦是指周公,此处指周公的功绩。
- 伏波:指汉代的名将伏波将军马援。
- 谗言:指诽谤的言论。
- 迁放:流放或被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廷陈,明代诗人,作品多表现对时事的感慨,关注社会民生,风格深沉。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和政治腐败时期,诗人对忠诚与背叛、繁华与凋零的思考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无奈和焦虑。
诗歌鉴赏:
《行路难五首 其四》通过对忠信与世事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诗中,忠诚的品格因众人的嫉妒而难以得到重视,反映出一种无奈的悲哀。诗人以古今名将为例,表明即使是有能力的人,也难免受到谗言的侵害,显现出一种对人性和社会的批判。诗的最后几句,则将生命的无常与繁华的短暂结合在一起,表达了对人生虚无的感慨。整体上,诗歌情感充沛,结构紧凑,语言凝练,展现出诗人对社会的敏锐观察和深邃的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忠信不获显:忠诚和信实的人很难被重用。
- 众人害其上:反而受到他人的中伤。
- 世事风波纷荡漾:世事动荡不安,难以捉摸。
- 变化无方何可状:无常的变化让人难以描述。
- 公旦金縢功罔判:古代的功臣如公旦,却无人能辨识他的功绩。
- 伏波铜柱师何壮:历史名将的壮丽成就也难以被人理解。
- 周王汉帝岂不明:历史上的明君难道不明白这些道理吗?
- 谗言入耳心不谅:谗言却容易让人信以为真。
- 骨肉天亲尚有疑:即使是亲人之间也有猜疑。
- 他人岂得无迁放:其他人又怎能不遭受流放?
- 生命飘蓬随所向:生命如同漂流的蓬草,随风而去。
- 繁华谁保不凋丧:繁华的事物谁能保证不凋零?
- 何为坐叹行复嗟:为何要在这里叹息和感慨?
- 郁陶终日忧讥谤:忧心忡忡,整日担忧被人讥讽。
-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如“生命飘蓬”)、对仗(如“忠信不获显,众人害其上”),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忠诚被忽视、世事无常的深刻思考,反映出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无情。
意象分析:
- 忠信:象征着理想中的品质,但在现实中常常受到压制。
- 风波:象征着动荡的社会环境。
- 铜柱:代表着历史的沉重和过去的辉煌。
- 生命飘蓬:象征着人生的脆弱与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公旦”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 A. 周公
- B. 汉武帝
- C. 曹操
- D. 李白
- 诗人对世事的态度是?
- A. 乐观
- B. 无奈
- C. 轻松
- D. 冷漠
- “繁华谁保不凋丧”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未来的希望
- B. 对繁华的怀念
- C. 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 D. 对社会的批评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春望》 - 杜甫
-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登高》相比,王廷陈的《行路难五首 其四》同样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与对社会的批判,但前者更注重国破家亡的历史感,而后者则强调个人在社会风波中的无奈与困境。两者均体现出诗人深厚的历史感与对人性的思考。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对明代诗词的汇编与解析。
- 《王廷陈研究》:专门针对王廷陈生平与作品的研究。
- 《古诗词鉴赏》:关于古诗词的风格与技巧的讲解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