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卢先辈》
时间: 2025-01-17 10:37:5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卢先辈》 作者:杜牧 〔唐代〕
一从分首剑江滨,
南国相思寄梦频。
书去又逢商岭雪,
信回应过洞庭春。
关河日日悲长路,
霄汉年年望后尘。
愿指丹梯曾到处,
莫教犹作独迷人。
白话文翻译:
自从分别后,我在剑江的水边思念不已,
南国的情思常常寄托在梦中。
写信过去却又在商岭上看到了雪,
对方的回信却已在洞庭湖的春天。
关山河流日日让我为漫长的路感到悲伤,
高空上年年我都在盼望着往日的踪迹。
希望能指引我到曾经的地方,
不要再让我独自陷入迷茫。
注释:
- 剑江:剑江是指剑阁江,位于今四川省,是一条重要的水路。
- 南国:指南方地区,诗人对南方的思念之情。
- 商岭:商岭,指的是位于今陕西省的商山,冬天时常有雪飘落。
- 洞庭春:指的是洞庭湖的春天,传达了一种温暖的意象。
- 丹梯:比喻通往天庭的阶梯,象征着通向理想和归属的道路。
- 迷人:指的是孤独无依的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号樽前,晚唐著名诗人,擅长五言绝句和七言律诗。他的诗风清新、洒脱,常融合个人感受与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杜牧与友人卢先辈的分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人生道路的感慨。时代背景下,战乱频繁,诗人因仕途波折,常有离别与思念的情感。
诗歌鉴赏:
《寄卢先辈》是杜牧怀友之情的经典之作。诗中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折射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对友人的思念。首句“分首剑江滨”展现了分离的痛苦,剑江的水波仿佛在诉说着这份情感。而“南国相思寄梦频”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思念的频繁与沉重。接下来的“书去又逢商岭雪,信回应过洞庭春”描绘了书信往来的艰难与期盼,商岭的雪与洞庭的春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时光的流逝与相思的苦涩。
后半部分“关河日日悲长路,霄汉年年望后尘”则更为深沉,关山河流的阻隔让诗人感受到生命的无奈与悲凉,宛如漫长的旅途,年年岁岁都在回望着过去的种种,渴望着前方的希望。最后两句“愿指丹梯曾到处,莫教犹作独迷人”则表露出诗人对归属和理想的渴望,呼吁着友人的指引,恳求不要再让自己陷入孤独的迷茫之中。这首诗既有个人情感的细腻,也具备了对时代的感触,展现了杜牧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从分首剑江滨:第一次分别后,诗人独自在剑江水边,感受到深刻的孤独。
- 南国相思寄梦频:对于南方的思念常常通过梦境寄托,显出思念的频繁。
- 书去又逢商岭雪:写信寄出去,所到之处却是商岭的雪,暗示着书信的艰难和时空的阻隔。
- 信回应过洞庭春:对方的回信早已在春天的洞庭湖,传达出时间的错位与期待。
- 关河日日悲长路:每天在关山河流的阻隔中感受到漫长旅途的悲伤。
- 霄汉年年望后尘:年年在高空中眺望过去的踪迹,表达对过去的追忆。
- 愿指丹梯曾到处:希望能有人指引他找到曾经的地方,象征着对理想的追求。
- 莫教犹作独迷人:不要再让我独自陷入迷茫,显示出对友情和归属的渴望。
修辞手法:
- 诗中使用了对仗工整的手法,例如“书去又逢商岭雪,信回应过洞庭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如“丹梯”象征通往理想和归属的道路,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本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友人的思念与人生道路的感慨,表现了诗人对于理想与归属的渴望,以及对孤独和迷茫的深刻体会。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剑江:象征着离别与孤独。
- 南国:代表着温暖的思念与情感的寄托。
- 商岭、洞庭:自然景象的对比,显现时光的流逝与期待。
- 关河:象征着人生旅途的艰难与阻隔。
- 霄汉:高远的期望与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剑江”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四川
- B. 陕西
- C. 湖南
- D. 浙江
-
“愿指丹梯曾到处”中“丹梯”象征着什么?
- A. 友情
- B. 理想与归属
- C. 旅途
- D. 离别
-
本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
- A. 快乐
- B. 迷茫
- C. 思念与孤独
- D. 愤怒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相思》王维
诗词对比: 比较杜牧的《寄卢先辈》与王维的《相思》,两首诗均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但杜牧的诗更加注重于旅途的艰辛和孤独感,而王维则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内心的情感,展现出不同的抒情风格。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杜牧诗集》
- 《唐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