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中醉(一作张籍诗)》

时间: 2025-01-17 10:35:12

瘴塞蛮江入洞流,人家多在竹棚头。

青山海上无城郭,唯见松牌出象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瘴塞蛮江入洞流,人家多在竹棚头。
青山海上无城郭,唯见松牌出象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瘴气弥漫的蛮江流入山洞的景象,居住的人们多在竹棚之上。青山在海面上,没有城镇的轮廓,唯独看到松树牌坊出现在象州的边缘。

注释:

  • 瘴塞:瘴气弥漫,指的是一种因湿热而生的疾病,常见于南方地区。
  • 蛮江:指的是蛮族地区的江流,暗示着偏远和原始的自然环境。
  • 竹棚头:竹棚,指用竹子搭建的简易房屋,通常在南方地区的农村非常常见。
  • 青山海上:青山在海面之上,描绘出山和海的自然景观。
  • 松牌:松树制成的牌坊,象征着地方的标志或文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号樽前,唐代著名诗人,出身于官宦家庭。杜牧以其才华横溢的诗作而闻名,尤其以五言绝句见长,风格清新、飘逸,兼具豪放与细腻。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杜牧晚期,正值唐代中期,社会动荡,民生困苦。杜牧在任职期间多次游历边疆地区,目睹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与自然景色,因而创作了这首以南方蛮地为题的诗。

诗歌鉴赏:

《蛮中醉》通过描绘蛮江的自然景观与人居环境,展现了诗人对南方蛮地的深刻印象。开篇的“瘴塞蛮江入洞流”,以“瘴塞”这一词引导出诗的整体氛围,给人一种神秘而又略显阴郁的感觉,仿佛置身于一个遥远而未被开发的土地。随着“人家多在竹棚头”的出现,诗中瞬间充满了生气,显示了幽静的自然环境中仍然有人生活的现实。

接下来的“青山海上无城郭”,则将视野拉开,呈现出广阔的自然景观,山与海的结合让人感受到一种辽阔而又孤独的美。最后的“唯见松牌出象州”,则引入了地名,暗示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依恋,同时也可能带有对现实的思索。

整首诗在意境上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淡然态度和对自然美的赞美。杜牧的用词凝练而富有画面感,展现了他深厚的诗歌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瘴塞蛮江入洞流:以“瘴塞”描绘出蛮江的环境,暗示了湿气与疾病,传达出一种阴郁的氛围。
  2. 人家多在竹棚头:转入人居生活,竹棚的出现让场景变得生动,体现出人们在自然环境中的适应与生存。
  3. 青山海上无城郭:青山与海的结合,表现出一种辽阔而宁静的自然状态,缺乏人为的城市喧嚣。
  4. 唯见松牌出象州:松牌的出现,给人以地理位置的指引,同时也暗示了人文的痕迹。

修辞手法:

  • 比喻:使用“瘴塞”比喻环境的险恶。
  • 对仗:如“青山海上无城郭”与“唯见松牌出象州”形成对比,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意象:青山、海、竹棚等意象交织,构成了丰富的自然画面。

主题思想:

诗歌中心思想在于描绘南方蛮地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表达出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敬畏,同时揭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关系,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意象分析:

  • 瘴气:象征着自然的险恶与未被驯服的力量。
  • 竹棚:代表人类在自然中生存的智慧与适应能力。
  • 青山:象征着坚韧与永恒,给人以宁静的感觉。
  • 松牌:作为地理标志,暗示着文化与人文的存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杜牧的《蛮中醉》主要描绘哪个地区的自然景观?

    • A. 北方
    • B. 南方
    • C. 西方
  2. 诗中提到的“竹棚”代表什么?

    • A. 城市建筑
    • B. 农村的居住方式
    • C. 学校
  3. 诗中的“青山”象征什么?

    • A. 人类的活动
    • B. 自然的力量
    • C. 文化的传承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杜甫的《春望》与杜牧的《蛮中醉》都描绘了自然与人文的结合,但杜甫的作品更加关注国家的兴亡与个人的命运,而杜牧的诗则更侧重于自然景观的描写与个人的感受,体现了两位诗人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杜牧诗集》
  • 《唐代诗歌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