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帘》

时间: 2025-01-01 15:59:21

徒云逢剪削,岂谓见偏装。

凤节轻雕日,鸾花薄饰香。

问屏何屈曲,怜帐解周防。

下渍金阶露,斜分碧瓦霜。

沈沈伴春梦,寂寂侍华堂。

谁见昭阳殿,真珠十二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杜牧的《帘》:

徒云逢剪削,岂谓见偏装。
凤节轻雕日,鸾花薄饰香。
问屏何屈曲,怜帐解周防。
下渍金阶露,斜分碧瓦霜。
沈沈伴春梦,寂寂侍华堂。
谁见昭阳殿,真珠十二行。


白话文翻译:

这幅帘子只是说是经过剪裁,怎能说它是偏偏的装饰呢?
凤的花纹轻轻雕刻在阳光下,鸾的花朵薄薄地散发着香气。
我问那屏风为何如此弯曲,怜惜那帐子为何能够解开周围的防护。
露水滴落在金色的台阶上,斜斜分开了碧瓦上的霜。
沉沉的伴随着春梦,寂寂的侍立在华美的堂前。
谁见过昭阳殿里,真珠的装饰排成十二行。


注释:

  • 徒云:仅仅说。
  • 逢剪削:经过剪裁。
  • 凤节:指凤鸟的花纹。
  • 鸾花:鸾鸟的花朵,象征美丽。
  • :屏风。
  • 屈曲:弯曲。
  • 怜帐:怜惜那个帐子。
  • 下渍:滴落。
  • 金阶:金色的台阶。
  • 沈沈:沉重,形容梦境的深沉。
  • 昭阳殿:汉宫的一个殿名,传说中王嫱居住的地方。

典故解析:

“昭阳殿”是汉代宫殿的名称,历史上与王嫱(王嫱即王昭君)有关。王昭君因美貌被选入宫,却因未被宠爱而选择出嫁匈奴,成为历史上的悲剧人物。诗中提到的“真珠十二行”则暗示着华丽的装饰和美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号樊川,晚唐诗人,才华横溢,诗风秀丽清新,尤以五言绝句和七言律诗著称。

创作背景:

《帘》是杜牧在晚唐时期创作的一首诗,诗中充满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细腻的观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华与诗人内心的感受。


诗歌鉴赏:

《帘》通过描绘窗帘的细腻刻画,展现了杜牧对生活美感的敏锐捕捉。全诗以“帘”为线索,逐渐展开与之相关的意象,展现出一种细腻的审美情趣。通过对凤节和鸾花的描写,杜牧不仅体现了装饰的华美,也寓意着生活的轻盈与愉悦。

诗中的“金阶露”与“碧瓦霜”形成了一种对比,金色与碧色的交错,露水与霜的冷暖相融,体现了春天的气息和自然的变化。尾句“谁见昭阳殿,真珠十二行”,则引发读者对美丽与孤独的思考,昭阳殿的美丽让人向往,但背后的故事则是凄美的,转瞬即逝的青春与爱恋。

整首诗在细腻中透出一丝忧伤,展现出杜牧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慨,既描绘了自然美,又流露出对人情世故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徒云逢剪削:表面上看似经过精细的剪裁,实际可能并没有那么重要。
  2. 岂谓见偏装:即使装饰偏偏,也并不完全是装饰的意义。
  3. 凤节轻雕日:凤的花纹在阳光下轻轻映照,给人一种轻盈的感觉。
  4. 鸾花薄饰香:鸾的花香气淡薄,暗示着一种优雅。
  5. 问屏何屈曲:疑问那屏风为何如此弯曲,带着一丝怜惜。
  6. 怜帐解周防:帐子解开了周围的防护,似乎流露出某种情感。
  7. 下渍金阶露:露水滴落在金色的台阶上,象征着清新。
  8. 斜分碧瓦霜:霜在碧瓦上斜斜分开,描绘了早晨的美景。
  9. 沈沈伴春梦:沉沉的春梦伴随着安静的夜晚。
  10. 寂寂侍华堂:在华美的堂前静静侍立,体现了一种孤独感。
  11. 谁见昭阳殿:女人的美丽是无人知晓的,暗示了美丽的孤独。
  12. 真珠十二行:华美的装饰,却隐藏着深深的悲伤。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凤节”、“鸾花”等比喻自然的美好。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称和韵律感增强了诗的美感。
  • 拟人:赋予无生命的物体以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和对人生孤独的感叹,结合自然景物,反映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凤节:美丽、华丽的象征,代表着高贵。
  • 鸾花:优雅、柔美,暗示着爱情与美的结合。
  • 金阶、碧瓦:象征着富贵与华丽的生活。
  • 昭阳殿:历史与传说的结合,象征着美丽与悲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杜牧的《帘》主要描绘了什么? a) 自然景色
    b) 人生感悟
    c) 装饰美学
    d) 以上皆是

  2. “昭阳殿”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a) 美丽
    b) 孤独
    c) 历史悲剧
    d) 以上皆是

  3. 诗中提到的“凤节轻雕日”暗示了什么情感? a) 轻松愉悦
    b) 沉重悲伤
    c) 平静无波
    d) 繁华似锦

答案:

  1. d) 以上皆是
  2. d) 以上皆是
  3. a) 轻松愉悦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温庭筠的《燕子楼》

诗词对比:

  • 比较杜牧的《帘》和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现了对美的追求,但杜牧更多地通过外部世界的描绘来传达情感,而李清照则通过内心的感受展示情感的细腻。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杜牧诗文辑注》
  • 《唐代诗人杜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