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齐山登高 / 九日齐安登高》
时间: 2024-12-29 20:32:4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日齐山登高
作者: 杜牧 〔唐代〕
江涵秋影雁初飞,
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
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
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
牛山何必独霑衣。
白话文翻译:
在秋天的江面上,阴影映照着初飞的雁群;我和朋友携着酒壶,登上了翠绿的山冈。人世间难得有机会开口大笑,菊花应该插满头归去。只要醉酒来庆祝这个佳节,就不必登高望远,惋惜落日的余晖。古往今来,都是如此,牛山何必独自沾湿衣衫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涵:包容、包含。
- 秋影:秋天的影子,指秋天的景色。
- 雁:指大雁,秋季迁徙的鸟类。
- 携壶:携带酒壶,表示饮酒。
- 翠微:指青翠的山峰。
- 尘世:指人世间,俗世。
- 开口笑:形容开心、欢乐的样子。
- 菊花须:菊花的意象,古代有重阳插菊的习俗。
- 酩酊:形容酒醉的状态。
- 佳节:美好的节日,指重阳节。
- 登临:登高、登山。
- 霑衣:沾湿衣服,表示因为下雨或露水而湿透。
典故解析:
- 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是中国传统的登高节日,有“登高”的习俗。
- 牛山:指牛首山,古代文人常游览之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号樊川,晚唐著名诗人,以诗歌、散文和骈文闻名。其诗风多以清新、婉约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生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重阳节,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和对节日的欢庆。重阳节是古代重要的节日,诗人在此时邀请友人共饮,体现了对友情和生活的珍视。
诗歌鉴赏:
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以其清新自然的意境和深厚的人生哲理而受到后世的喜爱。诗的开头,江面上秋天的影子和初飞的大雁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秋日画面,“与客携壶上翠微”则将诗人和友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展现得淋漓尽致。杜牧用“尘世难逢开口笑”表达了对世事的感慨,仿佛即使在美好的节日中,内心仍有难以言说的忧伤。
“菊花须插满头归”展现了重阳节插菊的传统习俗,诗人通过插菊这一动作,表现出对节日的珍视和对人生的领悟。接着,杜牧以“但将酩酊酬佳节”转向欢快的庆祝,强调在此佳节中,醉酒庆祝的乐趣胜过登高望远的惋惜。
最后两句“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总结了全诗的主题,人生的苦乐皆如烟云,何必为一时的得失而感到惋惜。诗人以宽广的胸怀看待人生,表现出一种洒脱与豁达的态度,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江涵秋影雁初飞:描绘了秋天的江面上,影子与大雁翱翔的宁静画面,渲染了秋天的气息。
- 与客携壶上翠微:诗人与朋友一起携酒登高,展现了友谊与欢乐的气氛。
- 尘世难逢开口笑:指出生活的艰辛与困扰,难得的欢笑更加珍贵。
- 菊花须插满头归:重阳节的习俗,寄托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节日的重视。
- 但将酩酊酬佳节:强调在佳节中,醉酒庆祝比登高更为重要。
- 不用登临恨落晖:不必因为夕阳而感到惋惜,展现了洒脱的态度。
- 古往今来只如此:总结古今相通的道理,人生皆如此。
- 牛山何必独霑衣: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理解,强调不必为一时的忧虑而困扰。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将江面与秋景比喻成一幅图画,增添了意境。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运用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重阳节的景象,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展现了诗人面对人生苦乐的豁达态度和对友情、节日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象征着流淌的时光和人生的流逝。
- 雁:代表着思乡和人际关系的疏离。
- 菊花:象征着长寿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 酒:代表着放纵与庆祝,逃避现实的方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是在哪个节日创作的?
- A. 中秋节
- B. 重阳节
- C. 春节
- D. 端午节
-
诗中提到的“菊花”象征着什么?
- A. 爱情
- B. 长寿
- C. 财富
- D. 名声
-
“牛山何必独霑衣”中“霑衣”指的是什么?
- A. 雨水
- B. 酒水
- C. 泪水
- D. 露水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同样表达了对重阳节的思念与团聚之情。
- 李白《庐山谣》:涉及自然景色的描写与人生哲思。
诗词对比:
- 杜甫《登高》:同样以登高为主题,但更强调对国家与人生的忧虑,风格较沉重。
- 李白《将进酒》:与杜牧的诗相比,更强调饮酒的豪放与人生的短暂,风格更为豪放激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杜牧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