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强甫赴惠安六言十首
作者: 刘克庄
彼民若不骇舆,乃翁可就安车。
击鲜之力不足,啜菽之欢有馀。
白话文翻译:
如果那些人不畏惧车队,那么我就可以安然上路了。
与其说打猎的力量不够,不如享受豆粥的乐趣更多。
注释:
- 彼民:指那些人。
- 骇舆:害怕车队。
- 翁:这里指作者自己。
- 安车:安然出行。
- 击鲜:打猎,指获取猎物的能力。
- 啜菽:指吃豆子,这里指享受简单的食物。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安车”可理解为安稳地出行,象征着一种宁静的生活状态。“击鲜”与“啜菽”形成对比,强调了生活中志向与实际的差距,反映出一种对生活的平和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1269),字克庄,号秋水,宋代诗人,晚号“梅溪”,以豪放、奔放的风格著称,诗作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观察为主。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宋代,社会动荡,诗人常常在外奔波,表达了对人情冷暖的感慨以及对简单生活的向往。此诗是送别友人赴惠安的赠言,传递了对友人的关心与祝福。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出行的关心与对生活的思考。开篇对“彼民”的描写,传达了对周围环境的观察与理解。诗人将出行与人们的态度相联系,体现出他对社会的洞察力。后半部分则转向内心的思考,强调了简单生活的乐趣,虽然打猎的力量不足,但生活中的小确幸,如啜菽的欢愉,反而显得更加珍贵。整首诗在轻松中透出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以及在动荡时代中对简单幸福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彼民若不骇舆”:如果那些人不害怕车队,诗人表现了一种希望与期待。
- “乃翁可就安车”:如果周围的人都能安然无恙,诗人也可以放心出行。
- “击鲜之力不足”:强调获取猎物的能力不足,暗示生活的无奈。
- “啜菽之欢有馀”:与打猎相比,享受简单的豆粥反而更让人满足。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击鲜”与“啜菽”的对比,展现了生活的选择与满足。
- 反复:强调安宁出行的愿望,增强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与对简单生活的珍视,反映了在动荡中保持内心平和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车队:象征社会的动荡与复杂。
- 猎物:象征对目标与追求的渴望。
- 豆粥:象征简单生活的快乐,代表一种朴素的幸福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安车”指的是什么?
- A. 安全出行
- B. 打猎
- C. 吃豆粥
答案:A
-
“击鲜之力不足”强调了什么?
- A. 生活的困难
- B. 对社会的观察
- C. 个人的志向
答案:A
-
诗人对简单生活的态度是怎样的?
- A. 不满
- B. 珍视
- C. 忽视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相比,刘克庄的诗在情感表达上更为直接,强调对友人的关心和生活的哲学思考。王维则更多体现了对自然的描绘与人事的感慨,两者各具风格,反映了不同的时代背景与个人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名篇解析》
- 《古诗文阅读理解与赏析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