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侄季高作诗止酒戏赋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1-19 22:42:1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家侄季高作诗止酒戏赋二首 其一
作者: 刘一止 〔宋代〕
渊明出从任,初亦计林田。
一朝倦束带,唾弃如飘烟。
无酒每从人,兹事若可怜。
醉来便逐客,卿去我欲眠。
了知此贤胸,醒醉皆超然。
胡为遽止酒,而作止酒篇。
此身役万物,不使一物偏。
有偏即是累,在性皆非圆。
我樽可忘酒,我琴故无弦。
携琴玩空樽,惟我乐也天。
白话文翻译
诗歌主要表达了诗人对酒的态度及对生活的看法。诗人提到自己像陶渊明一样,曾经追求过田园生活,但最终感到厌倦,像烟雾一样轻易抛弃。虽然没有酒也不觉得可怜,但一旦醉酒就会把客人赶走,自己则想安静地入睡。他明白醉与醒都是一种超然的状态,酒止于此也并无不可。他认为人应该不被物质所累,偏执于某一事物则是负担,而生活本应圆满。他可以不与酒相依,甚至琴弦也可以不在,享受的是那份自在的乐趣。
注释
- 渊明:指陶渊明,东晋诗人,以隐逸生活和田园诗著称。
- 束带:指束起衣带,表示要打理事务或出门。
- 逐客:指在醉酒后将客人赶走。
- 超然:指心态超脱,不受外物的影响。
- 樽:酒樽,这里指酒。
- 琴:古代的弦乐器,象征文人雅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一止,宋代词人,生平不详,作品多反映对于生活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风格清新脱俗,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作者对酒的态度变化之际,反映了他对物质追求的反思以及对内心自由的向往,体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酒的态度转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立思考。开头引用陶渊明,暗示自己曾有过追求,但最终选择了放下,反映出一种对生活的无奈与豁达。诗中多次提到“醉”与“醒”,这种对比不仅是对酒的态度,更是一种生活哲学的探讨。醉酒后逐客,恰恰说明了他对人际交往的淡然,喝酒并不是生活的全部,真正的乐趣在于心灵的自由与和谐。
而后几句则进一步探讨了“偏”的概念,强调万物皆应和谐,而非偏执于某一事物。通过“我樽可忘酒,我琴故无弦”的表达,诗人传达出一种内心的宁静与满足,强调了自我内在的乐趣。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蕴深远,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自我与自然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渊明出从任:提及陶渊明的隐逸生活,设定了作品的基调。
- 初亦计林田:反映出最初的追求与理想。
- 一朝倦束带:表达了对繁琐生活的厌倦。
- 唾弃如飘烟:形象化地描绘了放弃的轻松与洒脱。
- 无酒每从人:没有酒的日子,仍然与人交往。
- 兹事若可怜:对酒的依赖并不值得同情。
- 醉来便逐客:醉酒后选择独处,显示内心的宁静。
- 卿去我欲眠:渴望安静与独处。
- 了知此贤胸:自知自己的态度超然,不受外物影响。
- 醒醉皆超然:无论清醒还是醉酒,心态都超然。
- 胡为遽止酒:质疑止酒的理由。
- 而作止酒篇:讽刺自己写作止酒的诗篇。
- 此身役万物:人生应当为物所役。
- 不使一物偏:强调和谐的重要性。
- 有偏即是累:偏执会带来负担。
- 在性皆非圆:强调自然的圆满状态。
- 我樽可忘酒:表达了对酒的淡然态度。
- 我琴故无弦:即使没有琴弦,内心仍然充实。
- 携琴玩空樽:享受独处的乐趣。
- 惟我乐也天:强调内心的自在与快乐。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比作酒,展示人对物质的态度。
- 对仗:通过对比“醉”和“醒”展现心境的变化。
- 反讽:通过“止酒篇”传达对自身矛盾的自嘲。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对物质的超脱,强调心灵的自由与宁静,倡导生活中的和谐与圆满,通过对酒的态度反映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 酒:象征享乐与人际交往,亦是放纵与淡然的对比。
- 琴:象征文人雅趣与内心的宁静。
- 樽:酒樽象征物质享受,体现出对物质的放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渊明”指的是哪位诗人? A. 李白
B. 陶渊明
C. 王维
答案:B -
诗人对酒的态度是什么? A. 依赖
B. 超然
C. 贪婪
答案:B -
“携琴玩空樽”表现了诗人的什么心态? A. 享受独处的乐趣
B. 对酒的渴望
C. 对生活的无奈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系列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陶渊明的《饮酒》:同样表达了对酒的态度及对自然的热爱,但更倾向于对生活的享受。
- 李白的《将进酒》:强调豪放与放纵,展现了不同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陶渊明诗文研究》
- 《刘一止诗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