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月镜颂》

时间: 2025-01-17 09:52:23

月坠镜中,无灭无生。

月虽缺半,影像圆成。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缺月镜颂

作者: 黄庭坚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月坠镜中,无灭无生。
月虽缺半,影像圆成。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意象:月亮跌落在镜子中,既没有消失也没有诞生。虽然月亮只剩下了一半,但在镜子中影像却显得完整而圆满。


注释:

字词注释:

  • 月坠:月亮下落,指月亮的形态变化。
  • 镜中:指镜子里的景象。
  • 无灭无生:没有消亡也没有诞生,强调变化的恒常性。
  • 缺半:形容月亮只剩一半。
  • 影像圆成:影像在镜子中显得完整,表面上看似缺失,实则完美。

典故解析: 本诗未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月”与“镜”在中国文化中常用来象征美好、理想的事物,反映出一种哲理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宋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倡导“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风格。他的诗多为抒情、写景,富有哲理,善于用意象表达深邃的思想。

创作背景: 《缺月镜颂》创作于黄庭坚的晚年,正值他对人生与自然的理解逐渐加深之际。诗人借月与镜的对照,探讨了存在与虚无之间的关系,反映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缺月镜颂》是一首充满哲理色彩的诗作,通过月亮与镜子这一意象的结合,展现了人生与自然的微妙关系。黄庭坚以月亮的变化为引子,探讨了生命的无常与恒久:月亮明明缺失了一部分,但在镜中却显得完整而圆满,折射出一种深刻的存在主义思想。镜子作为一种反射的工具,不仅仅是外在物体的映像,更是内心世界的反射。诗中“无灭无生”表明了事物变化的永恒,强调了在缺失之中仍能寻找完整的状态。这种对立统一的哲学思考让人深思,传达出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厚的意境,展示了黄庭坚卓越的艺术才华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月坠镜中:描绘月亮的倒影在镜子中,暗示事物的表象。
  2. 无灭无生:强调月亮的存在状态,表明变化的常态。
  3. 月虽缺半:承认现实的不足与缺憾。
  4. 影像圆成:通过镜子的反射,表现出意想不到的完美,象征着内心的圆满。

修辞手法:

  • 比喻:月亮与镜子的结合,形成一种深刻的哲理寓意。
  • 对仗:首尾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反讽:表现现实与理想的差距,传达出对生活的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和自然的哲学思考,揭示了在缺失中寻求完整的智慧,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深悟与接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变化与无常,也代表理想与美好。
  • :象征反射与真实,暗示内心的思索与自省。
  • 影像:代表着外在与内在的统一,反映出事物的多重面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月坠镜中”意指什么?

    • A. 月亮在空中
    • B. 月亮的倒影在镜子里
    • C. 月亮消失了
    • D. 月亮的形状
  2. “无灭无生”表达了什么样的哲理?

    • A. 生命的短暂
    • B. 变化的常态
    • C. 事物的绝对性
    • D. 人生的意义
  3. 诗的主题主要探讨了什么?

    • A. 爱情
    • B. 生命与缺失
    • C. 友谊
    • D. 自然景观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比较黄庭坚的《缺月镜颂》与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以月亮为主题,但黄庭坚更侧重于哲理的探讨,而李白则更多表达个人情感的思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2. 《宋代文学概论》
  3. 《黄庭坚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