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淮人问蕲黄之变哽噎泪下不能语许俊不解围》
时间: 2025-01-01 12:59:5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偶逢淮上客,急急问蕲黄。
未语心先噎,低头泪已滂。
五关人失守,残虏势非强。
闻说许都统,提兵过武昌。
白话文翻译
偶然遇到一位来自淮上的客人,我急切地询问关于蕲黄的事情。
他未开口,我的心却已经哽咽,低下头泪水已然流下。
五关已经失守,残余的敌人虽然并不强大。
我听说许都的统帅,已经带兵经过武昌。
注释
- 蕲黄:指的是蕲春和黄冈,蕲黄为地名,历史上曾是战乱的地方。
- 未语心先噎:意为对方未开口,我的心里已经感到压抑。
- 五关:指的是长江流域的五个重要关口,象征着国防的薄弱。
- 残虏:指的是敌方尚存的残余势力。
- 许都统:指的是统帅,可能指代的是某位历史上的军事指挥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复古(生卒年不详),字希白,号复古,宋代诗人,晚唐诗风的继承者,擅长写诗,内容多涉及历史和社会变迁,风格质朴而深刻。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难当头,诗人在与淮上客人对话时,了解到国家的动荡与战乱,内心感到无比沉痛,因此写下此诗以表达自己的忧虑与悲伤。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展开,诗人于偶然的邂逅中,感受到国家危难的沉重。开篇的“偶逢”二字,透露出诗人对命运的无奈。通过对淮上客的急切询问,展现了他对国家时局的关切与焦虑。接下来的“未语心先噎”,更是将这种情感推向高潮,表现出一种言语无法表达的哀伤。泪水的滂沱,是他内心痛苦的真实流露。
诗中提到的“五关人失守”,则具体指向了当时政治和军事的危机。通过“残虏势非强”,诗人传达出一种对于敌人并不强大的希望,同时也反映出对国防失守的无奈。最后一句提到的“许都统,提兵过武昌”,则又引出对未来局势的关注,暗示着希望与绝望交织的复杂情感。
整首诗情感真挚,字句简练却情深意长,展现了诗人在国家动荡之际的忧国忧民之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偶逢淮上客:意外遇见来自淮水一带的客人,设置了偶然与机缘的场景。
- 急急问蕲黄:急切询问关于蕲春和黄冈的情况,显示出诗人对国家安危的关注。
- 未语心先噎:对方尚未开口,诗人内心却已感到压抑,表现出对不安的预感。
- 低头泪已滂:情感无法自已,泪水已流下,进一步强调心中的痛苦。
- 五关人失守:国家防线的失守,象征着国家危机的严重性。
- 残虏势非强:虽然敌人残余,但力量并不强,暗示出对未来的微弱希望。
- 闻说许都统:提到军事统帅,显示出对局势发展的关注。
- 提兵过武昌:战争正在进行,形势依然紧张。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残虏势非强”与“人失守”的对比,展现出诗人在绝望中寻找希望的复杂心理。
- 拟人:情感的流露如同有生命,泪水的滂沱可以看作情感的实体化,增强了情感的真实感。
- 对仗:首尾两句的结构呼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整体感。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着国家危难之际的忧虑与无奈,展现了诗人对家国命运的深切关怀与情感的沉重。通过个人情感的抒发,反映出更为广泛的社会动荡与历史变迁。
意象分析
重要意象
- 泪水:象征悲痛与忧虑,反映出诗人对国家动荡的深切感受。
- 五关:象征国家防线,暗示着国防薄弱与危机四伏。
- 淮上客:代表外部的信息来源,象征着对外界局势的关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偶然遇见了哪个地方的客人?
- A. 淮上
- B. 武昌
- C. 蕲黄
- D. 许都
-
诗中的“泪已滂”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高兴
- B. 忧伤
- C. 愤怒
- D. 疲惫
-
“五关人失守”中提到的“五关”象征着什么?
- A. 交通要道
- B. 国家的防线
- C. 经济中心
- D. 文化交流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夜泊牛津》(白居易)
诗词对比
- 《春望》中,杜甫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动荡的忧虑,通过“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展现出对国家未来的无奈与悲哀,与《遇淮人问蕲黄之变》在情感基调上有相似之处。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
- 《诗经与汉赋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