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士有败风节,惭魂埋九京。
幽闺持大谊,千载著嘉名。
父不重然诺,女能轻死生。
寒潭堕秋月,心迹两清明。
白话文翻译:
士人有败坏风节的行为,令人惭愧的灵魂埋藏在京城。
在幽静的闺房中坚守大义,千年之后仍然留有美名。
父亲不重视诺言,而女子却能轻视生死。
寒潭中秋月沉落,心迹二者都显得清明。
注释:
字词注释:
- 士有败风节:士人若有败坏的风节,指的是士人的品德败坏。
- 惭魂埋九京:形容士人感到羞愧,灵魂埋藏于九京(古代对都城的称呼)。
- 幽闺:指的是女子的闺房,象征着孤独与隐秘。
- 持大谊:坚持大义,指的是坚持道德和信仰。
- 千载著嘉名:千年之后仍然留有美好的名声。
- 父不重然诺:父亲不重视诺言,可能指父亲对女儿的承诺。
- 女能轻死生:女子能够淡然面对生死。
- 寒潭堕秋月:秋天的月亮沉落于寒潭,意境清幽。
- 心迹两清明:心中之事和迹象都显得清晰明了。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士有败风节”可联系到古代士人重视品德的传统,而“幽闺持大谊”则表现出女性在隐秘空间中所秉持的道义,反映出对女性品德的赞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复古,字文渊,号元白,宋代诗人,擅长诗歌、词,作品多以抒情见长,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贤女祠》作于宋代,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道德期待与士人风节的重视。诗中通过对比士人与女性的品德,表达了对贞洁与忠贞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士人与女性的品德进行对比,展现了道德的复杂性与深刻性。首联“士有败风节”直指士人的道德败坏,充分表现出对当时士人风节沦丧的痛心。而后两联则转向女性,强调女性在隐秘空间中坚守道义的卓越表现,展示了她们在逆境中所展现的勇气与品德。最后“寒潭堕秋月,心迹两清明”一联则以自然景象抒发情感,展现出一种清晰与宁静的心境,呼应了前文对女性品德的赞美。整首诗气韵生动,意境深远,探索了道德与生存之间的辩证关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士有败风节:开篇即揭示士人的道德缺失,暗示社会对士人责任的期盼。
- 惭魂埋九京:士人的羞愧与失落,心灵的重负。
- 幽闺持大谊:转向女性,强调其坚守道德的力量。
- 千载著嘉名:女性的品德将被永远铭记。
- 父不重然诺:揭示父亲对女儿承诺的不重视,反映社会对女性的忽视。
- 女能轻死生:女子的勇敢与坚定。
- 寒潭堕秋月:自然景象与心境的结合,展现出一种清澈的心灵。
- 心迹两清明:最后总结心灵的纯净,形成一种和谐的意境。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寒潭堕秋月,心迹两清明”,工整而富有韵律感。
- 比喻:将女性的坚守比作“秋月”,寓意深远,形象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女性品德的赞美与对士人道德沦丧的批判,探讨了道德与生存的关系,展现出作者对真善美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士人:象征着社会的责任与道德规范。
- 幽闺:象征着女性的隐秘与坚韧。
- 寒潭与秋月:自然的意象,表现出内心的宁静与清澈,寓意深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士有败风节”是指什么?
A. 士人的骄傲
B. 士人的道德败坏
C. 士人的荣誉 -
“幽闺持大谊”中的“大谊”指的是什么?
A. 大义
B. 大利益
C. 大家族 -
“寒潭堕秋月”描绘了什么样的意境?
A. 温暖与明亮
B. 冷清与宁静
C. 热闹与繁华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展现女性的内心世界与情感。
-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同样探讨人性与社会责任。
诗词对比:
- 比较《贤女祠》与《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与林黛玉的关系,都展现出对品德与情感的深刻思考。
- 通过对比两者对女性的描绘,展示出时代背景下对女性角色的不同期待与赞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