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酹江月/念奴娇》
时间: 2025-01-04 13:13:5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酹江月/念奴娇》
作者: 徐鹿卿 〔宋代〕
薰风有意,还年年吹下,九天纶绋。
庾岭高哉知几仞,不隔清名突兀。
明月扁舟,图书之外,所载无南物。
襄公往矣,辽辽直到今日。
南来北地开藩,甘棠好在,一夜春光入。
父老欢迎相告语,依旧朱颜绿发。
四海无波,四江无讼,是先生清德。
岭梅迎笑,和羹消息。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春风轻柔而有情,年复一年地吹拂,仿佛天上的云彩一样飘渺。庾岭高耸入云,令人难以估量它的高度,却也不妨碍它的清名显赫。明月照耀着小舟,书卷之外,所载的没有南方的物事。襄公已去,时光辽阔,直至今日依然可感。南方北方的开疆拓土,甘棠树下的美好,仿佛在春夜一瞬间得到了充实。乡亲们热情地互相问候,依旧是红润的面庞与青丝。天下太平,江河无争,都是因为先生的清白德行。岭上的梅花迎风微笑,传来和谐的消息。
注释
- 薰风:温暖的春风。
- 九天纶绋:指天上的云彩,形容空灵而美丽。
- 庾岭:庾岭是指特定的山岭,象征高耸之物。
- 清名:声誉良好。
- 襄公:指历史上著名的襄公,可能隐喻某种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
- 甘棠:甘棠树,象征美好、富饶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鹿卿,宋代著名词人,其诗词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风格清新自然,极具个性。他的诗作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社会历史,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之时。诗人通过描绘春风的温柔、高山的巍峨与明月的皎洁,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历史人物的怀念。
诗歌鉴赏
《酹江月/念奴娇》是一首充满春意和人文关怀的词作。诗中描绘了春风拂过的温暖情景,展现出一种和谐、宁静的自然氛围。作者通过对庾岭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美好生活的珍惜。明月、扁舟等意象的运用,增添了诗歌的灵动和浪漫色彩。
诗人在描写乡亲们团聚的场景时,流露出对家乡的深情厚谊,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亲切。最后,诗歌以“岭梅迎笑,和羹消息”结尾,表现了对未来的美好期待,体现了诗人乐观向上的人生观。
整首诗质朴而富有情感,既有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又有对历史的深邃思考,构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令人倍感亲切。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薰风有意:春风似乎有情意,温柔地吹拂。
- 九天纶绋:高空的云彩如同纺织品,细腻而美丽。
- 庾岭高哉知几仞:庾岭巍峨而高,不知其究竟有多高。
- 不隔清名突兀:即使高耸,也不妨碍它的清名显赫。
- 明月扁舟,图书之外:明月照耀着小舟,书卷之外的世界。
- 所载无南物:所记载的没有南方的事物,象征对南方的向往。
- 襄公往矣:襄公已去,历史的长河让人感慨。
- 辽辽直到今日:时光绵延,直至今日依然可感。
- 南来北地开藩:南北开疆拓土,历史的延续。
- 甘棠好在,一夜春光入:甘棠树下的美好,仿佛在春夜一瞬间得到了充实。
- 父老欢迎相告语:乡亲们热情相迎,互相问候。
- 依旧朱颜绿发:他们的面庞依旧红润,青丝依旧。
- 四海无波,四江无讼:天下太平,河流无争。
- 是先生清德:这都是因为先生的清白德行。
- 岭梅迎笑,和羹消息:岭上的梅花迎风微笑,传来和谐的信息。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九天纶绋”比喻空中的云彩,生动形象。
- 拟人:春风被赋予了“有意”的特性,增强了情感。
- 对仗:如“南来北地开藩”与“甘棠好在”,对称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以及对家乡的深情厚谊,传达了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风:象征温暖、希望与生机。
- 明月:象征宁静、纯洁与思念。
- 扁舟:象征自由与漂泊。
- 庾岭:象征高远与卓越。
- 甘棠:象征繁荣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薰风”象征什么?
- A. 冷风
- B. 春风
- C. 夏风
-
“四海无波,四江无讼”表达了怎样的社会状态?
- A. 战乱频繁
- B. 太平无事
- C. 人心惶惶
-
诗中提到的“明月扁舟”主要传达了什么情感?
- A. 忧伤
- B. 自由
- C. 迷茫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苏轼《水调歌头》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对比徐鹿卿的《酹江月》与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的思考,但徐鹿卿更侧重于描绘人与人之间的温情,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了个人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徐鹿卿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