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霅川大溪》
时间: 2025-01-04 08:43:0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过霅川大溪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菰蒲际天青无边,只堪莲荡不堪田。
中有一溪元不远,摺作三百六十湾。
政如绿锦也衣上,玉龙盘屈於其间。
前船未转後船隔,前湾望得到不得。
及至前湾到得时,只与後湾才咫尺。
朝来已度数百萦,问知德清犹半程。
老夫乍喜棹夫闷,管有到时君莫问。
白话文翻译:
在蓝天和芦苇交界的地方,宽广无边,只有莲花荡漾,不适合耕作。
其中一条小溪其实并不远,折弯成三百六十个湾。
就像绿锦一样在衣服上铺展,玉龙在溪中盘旋蜷曲。
前面的船尚未转弯,后面的船已经隔开,
前湾遥望却看不清,等到前湾到达时,后湾又近在咫尺。
今天早上已经渡过数百个回旋,问起德清还只走了一半路。
老夫一时高兴,船夫却显得有些闷闷不乐,
到达的时候你也别问我。
注释:
- 菰蒲:一种水生植物,常见于湿地。
- 莲荡:指盛开莲花的水面。
- 摺作:折弯、曲折的意思。
- 政:此处用作“正如”。
- 咫尺:形容距离非常近,原指一尺的距离。
- 德清:指德清县,可能是作者所向往或途经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阮溪,南宋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以平易的语言表达深厚的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战乱频仍之际,诗人借助描写溪流的曲折与航船的艰难,反映了人生的旅途与内心的感受。
诗歌鉴赏:
《过霅川大溪》是杨万里的一首风景诗,描绘了溪水的蜿蜒曲折以及航船行驶的艰辛。诗的开头描绘了芦苇和莲花的美丽景象,展现出自然的宁静与和谐。接着,诗人用“摺作三百六十湾”形象地表达了溪水的复杂与曲折,突出旅途的艰难。通过“前船未转後船隔”与“前湾望得到不得”的描写,诗人传达了航行中的迷茫与不易。最后两句“老夫乍喜棹夫闷,管有到时君莫问”,则展现了诗人面对旅途艰辛的豁达与淡然,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生活的理解与接受。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杨万里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菰蒲际天青无边:描写天空与水面交接,景色广阔。
- 只堪莲荡不堪田:强调此地适合莲花生长,而不适合农田耕作,暗示自然的选择。
- 中有一溪元不远:指小溪其实并不远。
- 摺作三百六十湾:形象地描绘溪流的曲折。
- 政如绿锦也衣上:将溪水比作美丽的绿锦,增添了诗的美感。
- 玉龙盘屈於其间:比喻溪水如玉龙蜿蜒而行。
- 前船未转後船隔:描写航船行进中的困境。
- 前湾望得到不得:表达对前方湾流的迷惘。
- 及至前湾到得时,只与後湾才咫尺:强调前后湾流的相对距离。
- 朝来已度数百萦:说明已经航行了很长时间。
- 问知德清犹半程:表达对目的地的期待与无奈。
- 老夫乍喜棹夫闷:老夫喜悦,船夫却显得郁闷。
- 管有到时君莫问:对到达目的地的态度洒脱。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政如绿锦也衣上”,形象生动地比喻溪水之美。
- 拟人:如“老夫乍喜棹夫闷”,使诗歌更具人情味。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颇具对仗工整的美感。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描写溪流与航船的曲折旅程,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旅途的思考,表现出一种平和而豁达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菰蒲:象征自然的生机与宁静。
- 莲:象征美好与纯洁。
- 溪流:象征人生的曲折与艰辛。
- 船:象征人生的旅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的水生植物是什么?
- A. 荷花
- B. 菰蒲
- C. 柳树
-
诗中提到的目的地是哪个县?
- A. 德清
- B. 德安
- C. 德阳
-
诗中“前船未转後船隔”的意思是?
- A. 船只顺利航行
- B. 船只相隔较远
- C. 船只相近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杨万里的《过霅川大溪》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均描绘了自然景色与旅途体验,但杨万里更侧重于溪流的曲折与人生的无奈,而李白则表现出壮志豪情与早起的清新。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收录了杨万里及其他宋代诗人的作品。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深入分析古诗词的技巧与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