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尧峰》

时间: 2025-01-06 12:30:01

上尧峰接下尧峰,石路无尘满谷松。

行尽清溪人不见,万修篁里一声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上尧峰接下尧峰,
石路无尘满谷松。
行尽清溪人不见,
万修篁里一声钟。

白话文翻译:

在上尧峰与下尧峰之间,石头小路上没有尘土,满山都是松树。走尽了清流的边缘,却不见一个人影,只有在万竿竹林中传来一声钟声。

注释:

  • 上尧峰、下尧峰:指代山峰的名称,可能是特定的地名,象征着高远和险峻。
  • 石路:用石头铺成的道路,象征着艰辛的行旅。
  • 无尘:没有尘土,形容环境的清新、宁静。
  • 满谷松:山谷中满是松树,描绘了自然的幽雅与静谧。
  • 清溪:清澈的溪水,象征着纯净、流畅的生活。
  • 万修篁:成片的竹子,象征隐逸和清雅。
  • 一声钟:通常与寺庙相连,象征着宁静与内心的平和。

典故解析:

这首诗并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通过“钟声”可以联想到佛教的钟声,常常用来唤醒人们内心的宁静与反思。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闵华,清代诗人,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风格清新脱俗,常表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创作背景: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迁时期,诗人通过描绘山水自然表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反映出对社会的思考与内心的追求。

诗歌鉴赏:

《下尧峰》以其幽静的自然景观为背景,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首句“上尧峰接下尧峰”简洁有力,设定了一个高远的空间;接下来的“石路无尘满谷松”则描绘了山路的清幽与松树的苍翠,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诗中行人走过清溪,却看不见人影,隐喻了人们在繁忙生活中难以找到宁静的真谛。最后一句“万修篁里一声钟”更是将艺术的意境推向高潮,钟声的回响在竹林间回荡,带着深入人心的宁静与思考。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成功地传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世纷扰的超然态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上尧峰接下尧峰”:描绘了山脉的延绵,给人一种壮阔的感觉。
    • “石路无尘满谷松”:环境的清新与自然的宁静,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行尽清溪人不见”:行者的孤独与对宁静的追求,象征着心灵的隐秘。
    • “万修篁里一声钟”:钟声的回响,象征着内心的平静与思考。
  • 修辞手法

    • 使用了比喻和对仗等手法,增强了诗的音乐感与画面感。
  • 主题思想

    •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对人世纷扰的反思与逃避。

意象分析:

  • 山峰:象征着高远和理想。
  • 松树:象征坚韧与长青,寓意着诗人的不屈与希望。
  • 清溪:象征纯净与流动的生活。
  • 钟声:象征着内心的平和与反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了哪些自然景观?

    • A. 山峰和溪流
    • B. 沙漠和湖泊
    • C. 城市和街道
  2. “万修篁里一声钟”中的“钟”象征什么?

    • A. 喧闹
    • B. 宁静
    • C. 忧伤
  3.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 A. 权力
    • B. 自然宁静
    • C. 财富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同样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自然的清幽与心灵的宁静。

诗词对比

  • 闵华的《下尧峰》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通过自然景观表达了宁静的主题,但《下尧峰》更侧重于孤独的行旅,而《山居秋暝》则着重于四季的变幻与内心的感受。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入门》
  • 《中国古典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