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发龙江寨和王惺园学使》

时间: 2025-01-14 22:52:55

已逐风尘迹,敢嗟行路难。

五更山月小,六月海风寒。

戍鼓沈松径,村鸡啼竹阑。

兵戈消断久,无复惜荒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已逐风尘迹,敢嗟行路难。
五更山月小,六月海风寒。
戍鼓沈松径,村鸡啼竹阑。
兵戈消断久,无复惜荒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旅途中所遇到的艰难困苦。随着风尘的流逝,我已无法再追溯那遥远的痕迹,难免感叹行路之艰难。清晨时分,山上的月亮显得微小,六月的海风吹来却透着寒意。戍楼的鼓声回荡在松树林的小径上,村里的鸡鸣声则在竹栏外响起。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眼前再无值得珍惜的荒芜。

注释:

字词注释

  • :追逐、跟随。
  • 风尘:指旅途中的尘土和风沙,象征艰难的旅程。
  • :叹息、感叹。
  • 戍鼓:守边的鼓声。
  • :沉重、深沉。
  • 兵戈:战争的武器,象征战争。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戍鼓”暗示了边疆的防务,历史上边境常有戍楼,守卫国家安全。
  • “村鸡啼竹阑”描绘了乡村的宁静,与前面的战乱形成鲜明对比,彰显了战争后平静生活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孙鲁,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知,主要以诗歌创作闻名。其诗风清新自然,常表现对社会现象的敏感和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社会动荡时期,作者以亲身经历为基础,反映了战乱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影响,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旅行艰难的感慨,以及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从“已逐风尘迹”开始,诗人就把读者带入一种对过往的追忆中,似乎在描述着一段不易的旅程。尤其是“戍鼓沈松径,村鸡啼竹阑”这两句,描绘出一幅宁静与动荡交织的画面,戍楼的鼓声让人感受到战争的阴影,而村鸡的啼鸣则又让人感受到生活的平静与希望。整首诗情感层次丰富,既有对战争的无奈与叹息,又有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人在结尾写道“无复惜荒残”,显示了他对现状的无奈,似乎在说,经历了战争的洗礼,眼前的一切已经不再值得珍惜,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思考与期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已逐风尘迹:已经追逐了风尘的痕迹,意指旅途的艰辛与疲惫。
  2. 敢嗟行路难:敢于感叹行路的艰难,表现了诗人的无奈与感慨。
  3. 五更山月小:五更时分,山上的月亮显得微小,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
  4. 六月海风寒:六月的海风竟然寒冷,暗示着即使夏天也有艰难的一面。
  5. 戍鼓沈松径:戍楼的鼓声在松树的小径上回荡,带有一种沉重的历史感。
  6. 村鸡啼竹阑:乡村鸡鸣声响起,竹栏外的宁静与前面的动荡形成鲜明对比。
  7. 兵戈消断久:战争的武器早已消散,暗示着和平的到来。
  8. 无复惜荒残:不再珍惜眼前的荒凉,表达了对未来的忧虑与思考。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戍鼓沈松径,村鸡啼竹阑”,形成鲜明的对比。
  • 意象:月亮、海风、戍鼓、村鸡等意象交织,构建出丰富的情感层次。
  • 比喻:将旅途艰辛比作风尘,形象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旅途的艰辛与对和平生活的渴望,表达了对战争的反思与对未来生活的期待,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关怀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尘:象征艰难的旅程,暗示人生的起伏。
  • 山月:代表孤独与思考的时刻,表达内心的无奈。
  • 海风:象征外部环境的变化与挑战。
  • 戍鼓:与战争相关的意象,传达出历史的沉重感。
  • 村鸡:代表乡村的平静与生命的延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已逐风尘迹”中的“逐”是什么意思?

    • A. 追逐
    • B. 离开
    • C. 随便
    • D. 忘记
  2. 诗句“戍鼓沈松径”中的“戍”指的是?

    • A. 守边的部队
    • B. 城市的喧嚣
    • C. 田野的宁静
    • D. 军事演习
  3. 诗中表现对生活的期待的句子是?

    • A. 兵戈消断久
    • B. 五更山月小
    • C. 无复惜荒残
    • D. 敢嗟行路难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孙鲁的诗更为沉静与内敛,李白的诗则表现出豪放与积极的生活态度。前者强调对生活的享受,后者则反映出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诗词基础知识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