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蛾眉班卷戴花回,遥望君王玉色开。
画楯诸班谢茶酒,尻高首下一声雷。
白话文翻译:
诗中描绘了一位女子(蛾眉)在盛装打扮、头戴花环的情况下,遥望着君王的玉色华服,心中充满敬仰。接着,画楯(装饰的盾牌)上的众人对茶酒表示感谢,而在这热闹的场合,竟然听到了如雷的欢呼声。
注释:
- 蛾眉:形容女子的眉毛弯曲如蛾,常用来形容美人。
- 班卷:指书卷,可能指女子手中的书卷。
- 玉色:形容君王的华服,色泽如玉,显得华贵。
- 画楯:装饰的盾牌,通常用于盛大的场合。
- 尻高首下:形容舞动或高声欢呼的状态,如同雷鸣般的气势。
典故解析:
诗中提及的“蛾眉”与“玉色”皆是古代文人笔下常用的意象,象征着对美和权力的双重追求。在古代,君王的装饰和服饰常常被视为国家的象征,而诗人在此通过对女子和君王的描绘,反映了社会对权力和美的崇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魏了翁,宋代诗人,以其清新俊逸的风格和对社会生活的细腻观察而闻名。他的作品常常体现出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对现实生活的关注。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作者受到君王的恩赐后,表达了对君王的敬仰之情和对自己社会地位的感慨。此时正值宋代的盛世,诗人通过描绘盛大的宴会,表现了对当时政治和社会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美丽女子和君王华服的描绘,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礼仪与风俗。开篇用“蛾眉班卷戴花回”来引入,立即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生机与色彩的场景。这样的描写不仅仅是对女子美丽的赞美,更是对她所处时代的生动写照。
接着“遥望君王玉色开”,君王的华丽服饰象征着权力的光辉,诗人借此描绘出对权力的敬仰。而“画楯诸班谢茶酒”,则体现了宴会的热闹,众人对君王的感激之情,充分展示了当时社会的礼仪文化。
最后一句“尻高首下一声雷”,更是将整个场景推向高潮,声势如雷,表达了人们对君王的热烈欢呼,给人以强烈的视觉与听觉冲击。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对一场盛大宴会的描绘,也是对权力与美、社会与个体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描绘女子的美丽,设置了一个典雅的场景。
- 第二联:通过君王的服饰,表现对权力的尊重与向往。
- 第三联:众人对君王的感激,反映出社会的和谐氛围。
- 第四联:欢呼声如雷,表现出人们的热情与激动。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女子的眉如蛾,形象生动。
- 对仗:诗中各联之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 诗歌通过对君王和美人的描绘,反映出对权力与美的崇拜,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 蛾眉:美丽与柔情的象征。
- 玉色:华贵与权力的象征。
- 画楯:盛大场合的象征,展示了社会的繁荣。
- 雷声:热情与欢呼的象征,表达了人们的情感共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蛾眉”指的是: A) 一种花
B) 美丽的女子
C) 君王的服饰
D) 书卷 -
诗中“尻高首下”所表现的情感是: A) 悲伤
B) 喜悦
C) 愤怒
D) 惆怅 -
诗中提到的“玉色”是指: A) 美玉的颜色
B) 君王的华服
C) 女子的妆容
D) 画楯的颜色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宴赠李白》
诗词对比:
- 魏了翁的《十八日上寿退赐坐十九日贡院锡宴二十一日紫》与李白的《将进酒》都描绘了盛宴场景,但前者更注重对社会礼仪的描写,而后者则强调个人豪情与饮酒的快意。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魏了翁诗词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