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宗庙歌十二首 其十一 皇夏》
时间: 2025-01-04 10:14:3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礼殚祼献,乐极休成。
长离前掞,宗祀文明。
缩酌浮兰,澄罍合鬯。
磬折礼容,旋回灵贶。
受厘撤俎,饮福移樽。
惟光惟烈,文子文孙。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祭祀的场景,表达了对祖先的崇敬与祝福。诗中提到:礼仪已尽,祭品已献,音乐也达到了极致,祭祀仪式顺利进行。古礼在前,宗庙的祭祀显得庄重而文明。酒杯中的美酒如同浮兰一般清香,清澈的酒罍与醇厚的酒液相结合,形成了美好的祝福。礼器虽折,但礼仪依旧庄重,灵魂的供奉也回归于此。受封的福气,随着酒樽的移动而传递。光明与烈焰同在,文人的子孙代代相传。
注释:
- 礼殚祼献:指祭祀时的礼仪已经完成,献上了祭品。
- 乐极休成:音乐达到了极致,祭祀仪式也圆满完成。
- 长离:古代祭祀的一部分,指长久的离别,象征对先人的怀念。
- 缩酌浮兰:比喻酒的清香,浮兰是一种香草,形容酒的芬芳。
- 澄罍合鬯:清澈的酒罍与醇厚的酒液相合,象征美好的祝福。
- 磬折礼容:磬是一种乐器,虽有损坏,但礼仪依旧重要。
- 受厘撤俎:受封的福气,祭祀完毕后撤去祭桌。
- 饮福移樽:祝福随着酒樽的移动而传递。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庾信(约513年-581年),字子山,号季华,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文学家。他以骈文著称,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既有抒情诗,也有咏史诗。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政治混乱。庾信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祭祀表达对祖先的思念和对未来的祝福,展现了对文化和传统的尊重。
诗歌鉴赏:
《周宗庙歌十二首 其十一 皇夏》是一首充满礼仪感和文化深度的祭祀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古代祭祀的庄重与神圣。诗的开头提到“礼殚祼献”,强调了祭祀的严谨与周全,显示出对传统礼仪的尊重。接着,通过“乐极休成”,不仅描绘了音乐的优雅,也暗示了祭祀的圆满与成功。整首诗在语言上使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对仗,使得诗句不仅具有音乐感,也充满了画面感。
在情感表达上,诗人通过对酒的描写,展现了对祖先的敬仰和对未来的期盼。酒在古代祭祀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象征着丰收与祝福。最后一句“惟光惟烈,文子文孙”则将焦点放在了后代子孙的传承上,展现出对文化延续的期望。这不仅是对家族的祝福,更是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寄托。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礼殚祼献:祭祀的礼仪已经完成,祭品恭敬地献上。
- 乐极休成:祭祀中的音乐已经达到最高潮,仪式圆满结束。
- 长离前掞:在长久的离别中,进行的祭祀仪式显得更为庄重。
- 宗祀文明:宗庙的祭祀活动体现了文明的礼仪和文化。
- 缩酌浮兰:酒的香气清新,如同浮兰一般,令人陶醉。
- 澄罍合鬯:清澈的酒罍与浓厚的酒液相结合,象征着美好的祝愿。
- 磬折礼容:虽然磬乐器有所损坏,但礼仪的庄重仍然存在。
- 旋回灵贶:供奉的灵魂,随着仪式的进行而回归。
- 受厘撤俎:受封的祝福,伴随着祭桌的撤去而传递。
- 饮福移樽:祝福随着酒樽的移动而流转。
- 惟光惟烈:愿光明与烈焰同在,象征着希望与力量。
- 文子文孙:希望文人的子孙代代相传,延续文化。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酒比作浮兰,形象地表现出酒的芬芳。
- 对仗:如“长离前掞,宗祀文明”,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多个意象的叠加,如受厘撤俎、饮福移樽,增强了仪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祭祀的场景,表达了对祖先的敬仰、对文化的尊重以及对未来的希望,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礼:代表着古代社会的道德规范与文化传统。
- 酒:象征着丰收、祝福和对先人的怀念。
- 磬:作为祭祀中的乐器,象征着庄重与神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乐极休成”意味着什么?
A. 音乐达到顶峰
B. 音乐停止播放
C. 音乐不再演奏
D. 音乐有失真 -
“惟光惟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绝望
B. 希望与力量
C. 忧伤
D. 空虚 -
诗中提到的“宗祀文明”是指什么?
A. 对祖先的敬仰
B. 祭祀的仪式
C. 文明的礼仪
D. 以上皆是
答案:
- A
- B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祭侄文稿》:王羲之的祭文,表现了对逝者的怀念。
- 《寒食帖》:同样是祭祀主题的作品,展现了古代礼仪的庄重。
诗词对比:
- 比较庾信的《周宗庙歌》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涉及对历史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盼,但风格与表现手法各有不同。庾信的诗更注重礼仪和传统,而杜甫的诗则更多地表现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的交织。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南北朝诗歌研究》
- 《庾信诗文集》
- 《古典诗词鉴赏》
通过以上内容,希望能够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深刻内涵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