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重山》
时间: 2024-12-29 19:44:22意思解释
小重山
作者: 沈晦 〔宋代〕
原文展示:
湖上秋来莲荡空。年华都付与,木芙蓉。采菱舟子两相逢。双媚靥,一笑与谁浓。斜日落溟濛。鸳鸯飞起处,水无踪。望湖楼上两三峰。人不见,林外数声钟。
白话文翻译:
秋天来了,湖面上的莲花已经凋谢,空荡荡的。年华如水流逝,唯有木芙蓉还在。采菱的船夫相遇于此,双双笑靥如花,谁与之共鸣呢?斜阳渐渐沉入水面,鸳鸯飞起的地方,水面已无痕迹。站在望湖楼上,只见两三座山峰,人影全无,远处林外隐约传来几声钟声。
注释:
- 湖上秋来莲荡空:湖面上秋天到来,莲花已经凋谢,显得空荡荡的。
- 年华都付与,木芙蓉:年华已经逝去,只剩下木芙蓉花开。
- 采菱舟子两相逢:采菱的船夫在此相遇。
- 双媚靥,一笑与谁浓:两人面带微笑,彼此之间的情谊又与谁更深呢?
- 斜日落溟濛:斜阳渐渐落下,天空变得昏暗。
- 鸳鸯飞起处,水无踪:鸳鸯起飞之处,水面上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 望湖楼上两三峰:站在望湖楼上,看到两三座山峰。
- 人不见,林外数声钟:人影看不到,远处树林外传来几声钟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晦,字伯琦,号懋仁,宋代词人,生平较少记载,主要以其清丽的词风而闻名。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致,情感细腻,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和自然的感悟。
创作背景:
《小重山》创作于秋天,可能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瞬间的珍惜。秋天的萧瑟与凋零,常常让人产生思乡、怀旧的情绪,这首词便是这种情感的体现。
诗歌鉴赏:
《小重山》是一首描绘秋天湖面景色的词作,沈晦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凋零与人情的淡薄。开篇“湖上秋来莲荡空”,以极为简洁的笔触勾勒出秋日湖面上莲花凋谢的景象,传达出一种深深的孤寂感。接着,诗人以“年华都付与,木芙蓉”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似乎在告诫读者要珍惜眼前的美好。
在后面的描写中,诗人通过描绘“采菱舟子”的相逢,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和温情,但又引出“与谁浓”的疑问,似乎在反思这种关系的深度与真实。最后两句“望湖楼上两三峰”,带有一种孤寂的美感,人与自然的距离感愈发明显,远处的钟声更是增添了几分惆怅。在整首词中,沈晦通过自然景象与人情的交织,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湖上秋来莲荡空:秋天来临,湖面上莲花凋谢,显得空旷无物。
- 年华都付与,木芙蓉:时间如水流逝,唯有木芙蓉在此盛开,象征着岁月的流转。
- 采菱舟子两相逢:描绘了采菱的船夫在湖上相遇的场景,增添了生活的气息。
- 双媚靥,一笑与谁浓:两人微笑相视,抒发了人际之间的情感,但又隐含了孤独。
- 斜日落溟濛:夕阳斜落,天空变得朦胧,传达出日暮时分的宁静与孤寂。
- 鸳鸯飞起处,水无踪:鸳鸯飞起,水面没有留下任何痕迹,象征着过往的瞬息万变。
- 望湖楼上两三峰:站在楼上,远眺湖面,只有几座山峰,意象空灵。
- 人不见,林外数声钟:没有人影,远处传来几声钟声,增强了孤独感。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通过“年华都付与”比喻时间的流逝。
- 拟人:如“鸳鸯飞起处,水无踪”,赋予了水面以生命的特征。
- 对仗: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现秋天的萧瑟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叹,通过自然景象与人际关系的对比,表达出对美好瞬间的珍惜与对逝去时光的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莲:象征纯洁、清雅,反映了人的内心。
- 木芙蓉:代表坚韧与不屈,虽然年华流逝仍保持盛开。
- 鸳鸯:象征爱情与伴侣的和谐,反映人际关系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沈晦
C. 杜甫
D. 苏轼 -
“湖上秋来莲荡空”中的“空”字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乐
B. 孤寂
C. 愤怒
D. 疲惫 -
诗中提到的“采菱舟子”指的是哪种职业? A. 渔夫
B. 船夫
C. 农夫
D. 诗人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比较沈晦的《小重山》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沈晦更侧重于自然景象的描绘,而李清照则通过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对生活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代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沈晦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