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上方山居五首 其三》

时间: 2024-12-29 19:30:39

天畔群峰一草亭,半溪烟雨花冥冥。

老翁投老得此景,日与溪山同醉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天畔群峰一草亭,半溪烟雨花冥冥。
老翁投老得此景,日与溪山同醉醒。

白话文翻译:

在天边的群山之中,有一座草亭,半条溪流被烟雨笼罩,花朦朦胧胧。老翁在这里尽享这美丽的景色,日复一日与溪水山色共醉共醒。

注释:

  • 天畔:天边,天空的尽头。
  • 群峰:众多的山峰。
  • 草亭:用草搭建的亭子。
  • 半溪:半条溪流。
  • 烟雨:细雨弥漫,笼罩着景物的朦胧状态。
  • 花冥冥:花朦胧、模糊。
  • 老翁:年长的老人。
  • 投老:年老,意指老年人。
  • 得此景:得到这样的美景。
  • 日与溪山同醉醒:每天与溪水和山色共同沉醉与清醒。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老翁”和“醉醒”的意象常常出现在描写隐居生活和自然景色的古诗中,代表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晦,字子华,号静斋,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生活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他诗风清新脱俗,常常描写自然景色与隐者生活的和谐美。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沈晦隐居于松阳的时期,表达了他对宁静山水生活的向往,反映出他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松阳上方山居五首 其三》以优美的自然景色和老翁的闲适生活为主题,展示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诗中描绘的草亭、溪流、烟雨和花朦胧的意象,构成了一幅静谧的山水画卷,充满了诗意和哲理。老翁在此处“日与溪山同醉醒”,既是对自然的沉醉,也是对生活的反思与领悟。

诗人的笔触细腻而富有情感,通过“烟雨”和“冥冥”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化无常和生命的淡然。诗中的“投老”一词,体现了老翁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接受,寄托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在平淡中透出深邃的哲理,表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和哲理深度,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天畔群峰一草亭:描绘了在天边的群山中,矗立着一座用草搭建的亭子。表现出自然环境的辽阔与宁静。
  2. 半溪烟雨花冥冥:半条溪流在烟雨中朦胧,花的形态也显得模糊,营造出一种神秘和幽静的氛围。
  3. 老翁投老得此景:老翁在这里安静地生活,享受着眼前的美景,体现出他对这一切的珍惜。
  4. 日与溪山同醉醒:每天与自然景致共同沉醉,也同时在自然的怀抱中觉醒,表现出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活状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与自然的关系比作“醉醒”,形象地表达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 对仗:如“日与溪山”对“同醉醒”,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景色赋予了人的情感,使景物更具生动性。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在于描绘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表达一种超然的生活哲学,倡导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寻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然的亲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草亭:象征简朴与宁静的生活。
  • 溪流:代表流动的时间与生命的无常。
  • 烟雨:象征朦胧的情感与神秘的自然。
  • 老翁:象征智慧与从容的生活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亭子是用什么搭建的?

    • A. 石头
    • B. 木头
    • C. 草
    • D. 竹子
  2. “日与溪山同醉醒”中的“醉醒”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对生活的享受
    • B. 对时间的怀念
    • C. 对自然的无奈
    • D. 对人世的迷茫
  3. 诗歌主要描写了哪个主题?

    • A. 忧国忧民
    • B. 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 C. 对权力的追求
    • D. 对爱情的思考

答案:

  1. C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夜泊牛津》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隐居山水的生活,但更强调自然的宁静与内心的抒怀,而沈晦则更多地关注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展现出一种日常生活的哲学。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古诗词基础知识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