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竹山?岭
九月乱山中,崎岖处处同。
溪流因雨涨,木叶着霜红。
人迹千岩绝,松声万壑空。
寻幽自可问,不复欢途穷。
白话文翻译:
在九月的乱山中,崎岖的道路到处都是相似。
溪水因为下雨而上涨,树叶在霜冻中变得红艳。
人迹在千岩中绝无踪迹,松树的声音在万壑中空荡荡。
寻幽探秘自然,问询之中已无欢乐的旅途尽头了。
注释:
- 乱山:形容山势错落不齐,景象混乱。
- 崎岖:指道路不平坦,难以行走。
- 溪流因雨涨:说明雨水使溪流上涨,表现自然的变化。
- 木叶着霜红:指秋天来临,树叶因霜而变红,象征季节的变化。
- 人迹千岩绝:指在这片山岩中无人出入,显得更加孤寂。
- 松声万壑空:松树的声音在山谷中回响,体现一种空灵的感觉。
- 寻幽自可问:探索幽静的地方,能够自得其乐。
典故解析:
该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寻幽”一词在古代文人中常用,指向探寻自然的乐趣和内心的宁静,反映了士人对自然的向往。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沈晦,宋代诗人,字子华,号若水。生平仕途不顺,后隐居山林,专心于诗词创作,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
- 创作背景:沈晦创作此诗时,可能是出于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从而表现出一种孤独而宁静的心境。
诗歌鉴赏:
《竹山?岭》这首诗通过描绘九月的山川景色,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繁华的超然。开头两句描绘了山中的崎岖景象,表现出一种环境的复杂和变化;接着,溪水因雨而涨,树叶因霜而红,意象的交替让人感受到秋天的气息,带有一种时光流逝的感慨。随后,诗人提到人迹绝无,松声孤响,体现了他在自然中孤独的状态。最后一句“寻幽自可问,不复欢途穷”,表达了在自然中寻找心灵慰藉的渴望,虽然旅途已到尽头,但自然的幽深总能给予他新的思考和启发。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宁静。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九月乱山中,崎岖处处同。”:九月的山中景象混乱,崎岖的道路让人感觉到自然的无序。
- “溪流因雨涨,木叶着霜红。”:溪水因雨而上涨,树叶因霜而变红,表现出秋天的气息。
- “人迹千岩绝,松声万壑空。”:人迹稀少,松树的声音在空旷的山谷中回荡,形成一种孤寂的氛围。
- “寻幽自可问,不复欢途穷。”:在幽静的自然中寻求心灵的安慰,即使旅途已经结束,内心仍然充满探索的乐趣。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溪流因雨涨,木叶着霜红”,将自然景象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意象:如“人迹千岩绝”,表现孤独感;“松声万壑空”,则传达一种空灵的意境。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沉醉与对世俗的超脱,体现了在孤独中寻求内心平静的情感。
意象分析:
- 山:象征着高远和隐秘,代表了自然的力量。
- 溪流:象征着生命的流动,也表现了变化与无常。
- 松树:象征坚韧与孤独,表现诗人内心的情感状态。
- 霜红的叶子:象征着秋天的来临与生命的转瞬即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季节是哪个? A. 春
B. 夏
C. 秋
D. 冬 -
“人迹千岩绝”表现了什么样的环境?
A. 热闹
B. 寂静
C. 迷茫
D. 幸福 -
“溪流因雨涨”一句中,溪流的状态如何?
A. 缺水
B. 暴涨
C. 平稳
D. 冻结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水自然的宁静与美好,但更侧重于诗人的内心感受和对自然的感悟。沈晦的《竹山?岭》则更加突出孤独的情感和秋天的萧瑟,两者在主题上存在异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文网》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