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次林守韵并阑臞轩二首》
时间: 2025-01-14 09:37:0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禁中前欲唤公归,读轼文章每叹奇。
玉节不烦熬雪海,金芝元合产铜池。
愈郊各洗饥寒语,甫白曾为汗漫期。
上尽青云记回首,某丘某水钓游时。
白话文翻译:
在禁中前想要呼唤公子归来,读到苏轼的文章总是感叹其奇妙。
玉节不需要辛苦地渡过雪海,金芝本就应该生长在铜池中。
更远的郊外各自洗去饥寒之语,刚白的天曾为畅快的时光。
登上青云之上,回首往事,某个山丘某片水域,正是我钓鱼游玩的时光。
注释:
- 禁中:指皇宫中的禁地,象征着权力与荣耀。
- 公:指公子,这里可能是指某位名士或朋友。
- 玉节:象征着品德高尚的君子。
- 金芝:金芝草,传统中象征吉祥和美好。
- 铜池:寓意富贵、繁荣的地方。
- 愈郊:远离喧嚣的郊外。
- 甫白:初白,指的是刚刚亮起的天光。
- 青云:比喻高远的理想或职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是宋代著名的诗人,字仲明,号山谷,曾任官职,后因政治原因辞官归隐,热爱山水,追求清丽的诗风。他的诗歌风格受到了李白、王维等人的影响,以豪放和清新著称。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刘克庄归隐后,他在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自然的向往。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个人的孤独。
诗歌鉴赏:
刘克庄的《重次林守韵并阑臞轩二首》以清新脱俗的笔调,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诗的开头便点出“禁中”,暗示了诗人对权力的厌倦,转而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通过对苏轼文章的赞叹,表明了对文人风骨的崇敬,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
“玉节不烦熬雪海,金芝元合产铜池”两句,运用了丰富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诗人在愈发清冷的环境中,依然能保持心中的热情,追求理想与真情,展现出一种宁静而又坚定的心态。
最后几句“上尽青云记回首,某丘某水钓游时”,既是对往昔快乐时光的追忆,又是对未来生活的畅想,给整首诗增添了层次感,使读者在品味诗意的同时,也感受到一种从容与淡泊。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禁中前欲唤公归:开篇即表明对友人的思念,设置了情感基调。
- 读轼文章每叹奇:表现对苏轼的仰慕与赞美,承接前文的情感。
- 玉节不烦熬雪海:寓意高洁的人不怕艰难困苦。
- 金芝元合产铜池:暗示美好的事物应在合适的环境中成长。
- 愈郊各洗饥寒语:描绘出远离尘世烦恼的生活。
- 甫白曾为汗漫期:表达对过去轻松时光的怀念。
- 上尽青云记回首:展现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反思。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青云”比喻高远的理想。
- 对仗:如“玉节”与“金芝”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自然景象象征着人的情感和理想。
主题思想:
整首诗展现了诗人孤独的内心世界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通过对自然与友人的向往,传递出一种淡泊明志、追求理想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禁中:象征权力与限制。
- 公:象征友情与人际关系。
- 雪海:象征艰难与挑战。
- 铜池:象征富贵与美好。
- 青云:高远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禁中前欲唤公归”中的“公”指的是: A. 皇帝
B. 朋友
C. 诗人自己
D. 隐者 -
“玉节不烦熬雪海”中的“熬雪海”主要象征: A. 美好的生活
B. 艰难的环境
C. 友情的考验
D. 自然的美好 -
诗中提到的“金芝”象征: A. 贫穷
B. 富贵
C. 友情
D. 忍耐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王维《鹿柴》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刘克庄 vs 苏轼:刘克庄的诗更注重情感的细腻描写,苏轼则更加豪放与奔放。两位诗人都表现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但刘克庄更倾向于抒发内心的孤独,而苏轼则更多地展现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刘克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