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山》
时间: 2025-01-01 13:47:06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汤山
作者: 蒋知让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大汤山傍离宫起,小汤山卧离宫里。
汤泉汤汤两山边,漫山竹柏笼御烟。
方池金甃锁謻室,余波玉沼生台莲。
严霜已逼行客噤,残葩尚夺宫妆妍。
翠华不到今几载,膏腴泽遍环山田。
我昨歇鞍泉上坐,不得一湔尘土涴。
骊山夜月忆旧游,廿载匆匆春梦破。
那知羽卫司掖门,中有烟火神仙孙。
名姓才通哑然笑,两家交道千秋存。
为言此地原荒址,仁庙中年乃经始。
画苑名家焦若真,图进新宫易数纸。
从兹琼液涵恩波,山灵拥戴泉龙喜。
吁嗟乎,水性皆冷泉独温,旧闻源出丹砂根。
潜滋动植不灼烂,玄冥之德如其仁。
解衣笑就通流浴,饱饮止愁徒满腹。
那须漱咽养寸田,已胜河车倾万斛。
宫槐黄落秋向残,转眼大地冰阑干。
我思挹注挽斗柄,尽回天下三冬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汤山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怀。大汤山和小汤山毗邻离宫,汤泉水流淌在两座山边,满山的竹子和柏树笼罩着御烟。方池用金甃锁住幽静的房间,池水波动中生出玉莲。严霜逼近,旅客们都安静下来,残花依旧夺人眼球。翠华已离去多年,肥沃的土地环绕着山田。我昨天下马在泉边坐下,却无法洗去身上的尘土。夜晚的骊山月光让我想起旧游,二十年的匆匆如梦破碎。谁知羽卫在掖门,那里有仙人孙的烟火。名字与姓氏的交往,千秋万代存续。说到这里原本是荒地,仁庙经过多年才得以兴建。画苑的名家焦若真,轻易就能把新宫的图纸画出来。从今往后,琼液滋润着恩波,山灵欢喜地拥抱着泉龙。唉,水的性质都是冷的,唯独泉水温暖,听说源头出自丹砂。潜滋的动植物都不会被灼烂,玄冥之德如同仁慈。解开衣服笑着去泡澡,喝水止愁只是徒然填满肚子。那还需要漱口滋养小土地,已经胜过河车倾倒万斛。宫前的槐树黄叶飘落,转眼之间大地已冰封。我想要挽起斗柄,尽回天下三冬的寒冷。
注释:
- 汤山:指汤山及其附近的温泉。
- 离宫:清代皇帝的离宫。
- 汤泉:温泉。
- 竹柏:竹子和柏树,象征清雅。
- 方池:方形的池塘。
- 金甃:金属的坯子或器物。
- 苑:园林,古代专指皇家园林。
- 琼液:美酒,象征恩泽。
- 玄冥:与阴阳相关,暗示深邃的德行。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蒋知让,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以描绘自然风光和人文情怀著称。
-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汤山地区,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事变迁的思考。
诗歌鉴赏:
《汤山》是一首描绘汤山自然与人文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山水的美丽与人生的感慨。开篇即以“大汤山傍离宫起,小汤山卧离宫里”描绘了汤山的地理位置,形成了与离宫的对比,展示了皇家的气派与山水的宁静。接着,诗人以“汤泉汤汤两山边”形象地展现了泉水的流动及其与周围自然环境的融合,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
诗中多次提到的自然景物,如竹、柏、莲等,都赋予了诗作以生机与活力。同时,诗人也在诗中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廿载匆匆春梦破”,既是对过往的缅怀,也是对现实的深思。诗尾的“尽回天下三冬寒”更是将个人情感与自然变迁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与人性的思考。
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汤山的深厚情感与对生活的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大汤山傍离宫起,小汤山卧离宫里”:描述了汤山的地理位置。
- “汤泉汤汤两山边,漫山竹柏笼御烟”:描绘了泉水流淌的景象,竹子与柏树的生长。
- “严霜已逼行客噤,残葩尚夺宫妆妍”:表现了秋冬季节的寒冷与残花之美。
- “骊山夜月忆旧游,廿载匆匆春梦破”:抒发了对往事的追忆。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泉水比作温暖,象征生命的滋养。
- 对仗:如“大汤山傍离宫起,小汤山卧离宫里”,形成和谐的韵律。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汤山的自然风光,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 汤泉:象征着生命与温暖。
- 竹柏:象征清雅与坚韧。
- 骊山:代表着过去的回忆与历史的厚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汤山》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自然与人生
- B. 战争与和平
- C. 爱情与离别
-
在诗中,诗人提到的“汤泉”主要象征什么?
- A. 冷静
- B. 温暖与生命
- C. 哀伤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李白的《庐山谣》、王维的《山居秋暝》。
- 诗词对比:蒋知让的《汤山》与王维的《终南山》,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观,但侧重点不同,前者更强调人文情感,后者则更注重自然的宁静与深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