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朱职方提举江淮运监》

时间: 2024-09-19 20:55:53

熬洒沧波耗,征输泽国贫。

婴罗矜示子,连策借能臣。

拜手觚棱晓,浮舟狼汤春。

东南待苏意,别酒莫逡巡。

意思解释

送朱职方提举江淮运监

作者: 司马光 〔宋代〕


原文展示:

熬洒沧波耗,征输泽国贫。
婴罗矜示子,连策借能臣。
拜手觚棱晓,浮舟狼汤春。
东南待苏意,别酒莫逡巡。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随着江河的波浪涌动,运送的重担使得泽国日益贫困。虽然有婴儿般的无辜和可怜,但仍希望能借助有才之士来改善现状。早晨在觚棱前行礼,乘坐着小舟在春天的河流上漂浮。东南方期待着苏醒的希望,临别时不应迟疑饮酒。


注释:

  • 熬洒:指水波涌动,形容江河的波浪。
  • 沧波:指深广的水面,象征江河。
  • 征输:指征收和运输,涉及国家的财政和物资调配。
  • 泽国:指水乡或湿地,可能是指特定的地域。
  • 婴罗:比喻年幼无知的孩子。
  • 觚棱:觚是古代一种酒器,棱指器的边缘,用于形容敬酒时的仪式。
  • 浮舟:指在水面上漂浮的小船。
  • 狼汤:形容春天的河流,可能有流动如汤的感觉。
  • 苏意:指复苏的希望,期盼着春天的到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政治家、历史学家、文学家,以《资治通鉴》闻名。他在仕途上历经波折,深知国家治理之艰,故其诗作多反映政治、民生及个人理想。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送别朱职方出任江淮运监之际,表现了对友人的不舍与期望。诗中既有对政治现状的忧虑,也有对友人前程的寄托。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国家时局的忧虑和对友人未来的期待。开头两句“熬洒沧波耗,征输泽国贫”直接揭示了国家的财政困境,水波的涌动象征着经济的动荡,暗示了社会的不安与贫困。接下来“婴罗矜示子,连策借能臣”中的“婴罗”则巧妙地引入了对年轻一代的期待,表达了希望借助有才之士来改善困境的愿望。

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了更为个人化的情感,描写了早晨的敬酒仪式和即将分离的情景,体现了友情的珍贵与离别的伤感。“东南待苏意,别酒莫逡巡”中的“苏意”不仅是对自然复苏的期待,更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作者对友人的祝福和对未来的期许。

整首诗情感真挚,层次分明,既有对国家的忧虑,也有对个人情感的深刻描绘,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政治关怀和人文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熬洒沧波耗:描述江河的波动和因运送物资而产生的疲惫感,喻示国家的重担。
  2. 征输泽国贫:揭示因征收和运输导致的国家贫困,反映社会现实。
  3. 婴罗矜示子:用婴儿的无辜比喻国家的现状,寄予对未来的期望。
  4. 连策借能臣:希望通过引进有才能的人来改善困境。
  5. 拜手觚棱晓:表达敬意,体现礼仪文化。
  6. 浮舟狼汤春:描绘春天的美好景象,带有希望。
  7. 东南待苏意:期待春天的复苏,象征希望。
  8. 别酒莫逡巡:告别时希望不再犹豫,珍惜当下。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经济困境与波浪相提并论,增强文学形象。
  • 对仗:如“拜手觚棱”和“浮舟狼汤”,增加诗歌的音乐感。
  • 象征:春天的河流象征着新的希望与未来。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局势的忧虑及对友人的深切祝福,同时寄托了对未来的希望,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的关怀和个人情感的丰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沧波:象征着历史的流动与变迁。
  2. 泽国:代表着水乡的美好与富饶,同时也反映出其贫困的现状。
  3. 觚棱:象征着礼仪与尊重,体现了传统文化的深厚。
  4. 浮舟:象征着人生的漂泊与无常。
  5. :象征希望与新生,预示着未来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泽国”指的是哪个地方?
    A. 贫瘠之地
    B. 水乡或湿地
    C. 山区
    D. 沙漠

  2. “东南待苏意”中的“苏”指的是什么?
    A. 复苏
    B. 希望
    C. 离别
    D. 贫困

  3. 诗人对国家的态度是:
    A. 满不在乎
    B. 充满忧虑
    C. 无所谓
    D. 期待平静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两首诗都涉及送别的主题,但司马光的《送朱职方提举江淮运监》更注重对国家现状的反思,而李白的诗则更多地展现了个人情感和对友谊的珍视。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文学读本》
  • 《诗经与古代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