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兴州晁都官》

时间: 2025-01-19 13:48:26

名郎游胜地,心迹继风流。

昔为题诗著,今因好事修。

四山相照映,五马屡淹留。

想见波光净,依然一片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名郎游胜地,心迹继风流。
昔为题诗著,今因好事修。
四山相照映,五马屡淹留。
想见波光净,依然一片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名声在外的年轻人在美丽的地方游玩,心中的情感和志向如同飘散的清风。过去曾在这里作诗留名,而现在则因美好的事情而继续修缮。四周的山峦彼此辉映,五马常常在此地停留。我想见到那波光粼粼的景象,依旧是一片秋天的清澈。

注释

  • 名郎:指有名望的年轻人。
  • 心迹:心中的志向与情感。
  • 题诗著:写诗留名。
  • 好事修:指美好的事情得以延续或修缮。
  • 四山相照映:四周的山峰相互映照。
  • 五马屡淹留:五匹马常常在此地停留。
  • 波光净:水面波光明亮而清晰。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直接引用某个典故,但可以看出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以及对文人雅集生活的向往。在古代,游山玩水、吟诗作对是文人雅士的一种生活方式,诗中反映了这种风流倜傥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宋代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是“资治通鉴”的主编者,以史论闻名于后世。司马光的诗风格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

创作背景

《寄题兴州晁都官》写于司马光游览兴州时,表现了他对优美自然景色的感受,以及对文人生活的向往。诗中反映了他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和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从“名郎游胜地”开始,诗人用“名郎”这一称呼,既体现了年轻人的风采,也暗示了文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接着,通过“心迹继风流”,诗人表达了内心情感与志向的延续,如同清风般自由流淌,给人一种洒脱的感觉。

“昔为题诗著,今因好事修”,这两句承接前面的感慨,表现了诗人对过去的追忆与对现在的珍视,反映了他对诗歌创作的重视与热爱。在对自然描绘的同时,诗人也将自己与自然景色融合在一起,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最后两句“想见波光净,依然一片秋”,通过描绘清澈的水面和秋天的景象,诗人传递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情感。整个诗歌在简洁的语言中,蕴含了丰富的画面感和情感深度,让人感受到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名郎游胜地:指有名望的年轻人在风景如画的地方游玩,表现出一种优雅的气质。
  2. 心迹继风流:内心的情感与志向,如同风一般自由流动,体现出一种洒脱的精神追求。
  3. 昔为题诗著:过去在此地留下诗篇,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
  4. 今因好事修:而今因为美好的事情而继续修缮,暗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5. 四山相照映:四周的山峦彼此辉映,营造出一种和谐的自然景观。
  6. 五马屡淹留:五匹马常常在此地停留,表现出这里的美丽吸引着人们。
  7. 想见波光净:想要看到水面波光粼粼的美景,暗示对自然美的向往。
  8. 依然一片秋:无论何时,秋天的景象依旧美丽,传达出一种宁静的心境。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名郎游胜地”与“心迹继风流”形成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 象征:波光和秋天象征着清澈与宁静,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情感状态。
  • 比喻:将心迹比作风,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内心情感的自由流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美好自然的向往和对文人生活的追求,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当下美好生活的珍视。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诗人传递出一种宁静、悠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胜地:象征着美好的生活环境,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 心迹:代表内心的情感与志向,暗示追求自由与理想的精神。
  • 波光:象征着清澈与宁静,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平和。
  • :秋天的意象常常与成熟、收获和宁静相联系,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名郎指的是谁?

    • A. 有名的年轻人
    • B. 老年人
    • C. 文人
  2. 诗中提到的景象是什么?

    • A. 冬天
    • B. 秋天
    • C. 春天
  3. “心迹继风流”的意思是?

    • A. 志向如风般自由
    • B. 志向不再
    • C. 志向被风吹走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杜甫《春望》

春望中,杜甫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司马光的《寄题兴州晁都官》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

王维《山居秋暝》

王维在描绘自然景色时,融入了更多的哲理思考,与司马光的作品形成对比。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诗词鉴赏指南》
  • 《司马光生平与著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