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杏花 坊开裴野锦,花发董林株。 望欲迷琼苑,栽宜近白榆。 微风舒露脸,小雨湿烟须。 春意枝头闹,从教醉玉壶。
白话文翻译:
杏花盛开,坊间的野地如锦绣般绚丽,花儿在林间竞相开放。远望去,让人仿佛迷失在那如琼瑶般的花园中,最好在白榆树旁栽种。微风轻轻地拂过脸庞,小雨打湿了烟霭飘渺的须发。春意盎然,枝头花朵争相开放,仿佛要把人都醉在这美妙的春光中。
注释:
- 坊:指居住的地方或村落。
- 裴野:形容野外的景色,像锦绣一样美丽。
- 董林:指特定的树林,可能是杏花生长的地方。
- 琼苑:比喻美丽的花园,琼是美玉的意思。
- 白榆:一种树木,象征着春天和生机。
- 烟须:形容细雨如烟,打湿了人的发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申时行(生卒年不详),明代诗人,字子文,号蕴和,擅长诗词,尤其是咏物诗。他的作品多以自然景观为题材,情感细腻,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春天,正值杏花盛开之际,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春天生机的感受。明代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文人们纷纷游览山水,抒发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杏花》以杏花的盛开为主题,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杏花如锦绣般的绚丽,营造出一种春意盎然的氛围。诗的开头便以“坊开裴野锦”引入,生动地展现了杏花盛开后的美丽景象,仿佛把人们带入了一个如梦似幻的花海之中。接着,诗人又提出“栽宜近白榆”的建议,使得整首诗的意境更加丰富,暗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在诗的中间部分,微风和小雨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柔和而清新的春天气息,增强了诗的感官体验。最后一句“春意枝头闹,从教醉玉壶”则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享受。整首诗情景交融,意象丰富,既有视觉的美感,也有情感的深度,使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坊开裴野锦:描述杏花盛开,像锦绣般美丽。这里“坊”指的是村落,体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场景。
- 花发董林株:花儿在特定的树林中绽放,生动表现了自然景观。
- 望欲迷琼苑:远望花海,仿佛要迷失在美丽的花园中,体现了诗人对美景的沉醉。
- 栽宜近白榆:建议栽种在白榆树旁,增添了空间的层次感。
- 微风舒露脸:微风轻拂,带来愉悦的感受,增强了春天的气息。
- 小雨湿烟须:细雨湿润了空气,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 春意枝头闹:春天的气息在枝头欢腾,表现了生机勃勃的场景。
- 从教醉玉壶:最后一句通过“醉”字,表达了对美好春光的陶醉与享受。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杏花比作锦绣,增添了诗的美感。
- 拟人:春意在枝头“闹”,使自然具有人性化的特征。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对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杏花及春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传达出一种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杏花:象征春天的到来,代表着生命的复苏。
- 微风:象征轻柔与愉悦,带来温暖的感觉。
- 小雨:象征滋润与清新,给生命带来活力。
- 白榆:作为背景的树木,象征着春天的根基和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坊开裴野锦”中的“坊”指什么? A. 市场
B. 村落
C. 房屋
D. 田野 -
诗中提到“栽宜近白榆”,白榆象征什么?
A. 冬天
B. 生机
C. 雨水
D. 秋天 -
这首诗主要描写的季节是?
A. 夏天
B. 秋天
C. 春天
D. 冬天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桃花源记》:陶渊明的作品,描绘了理想的自然环境。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诗,表现春天的美丽和哀愁。
诗词对比:
- 申时行的《杏花》与李白的《庐山谣》都描绘了自然景观,但前者更侧重于细腻的春天花景,而后者则表现了雄伟的山水景象,情感也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申时行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