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其二 和汉川卢令女题泥溪驿韵》

时间: 2025-01-08 02:24:20

翠幰红帘晴少翳。

花驿风香,渐觉秾春至。

漫道鹃声堪坠泪。

木棉红照人颜腻。

江路盘回山路细。

谢女吟成,旅思清如水。

彤管自怜多画意。

幽修分得浮岚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翠幰红帘晴少翳。
花驿风香,渐觉秾春至。
漫道鹃声堪坠泪。
木棉红照人颜腻。
江路盘回山路细。
谢女吟成,旅思清如水。
彤管自怜多画意。
幽修分得浮岚翠。

白话文翻译:

在晴朗的日子里,翠绿的帷幔和红色的帘子映衬着,显得晴空万里,少有阴翳。花驿的空气中弥漫着花香,渐渐地让我感到春天的浓烈气息。人们常说杜鹃的鸣叫使人泪下,然而木棉花的红色却照耀着我的脸庞,显得格外娇媚。江边的道路盘旋回绕,山间的小路更是细腻如丝。谢女的诗吟写成,旅途的思绪清澈如水。手中的红管,自己怜惜着多么富有画意,幽静的修道院也分得了一丝浮云的翠色。

注释:

  • 翠幰:翠绿色的帷幔。
  • 红帘:红色的帘子,常用来装饰。
  • :遮蔽,阴影。
  • 秾春:花香浓郁的春天。
  • 漫道:人们常说。
  • 鹃声:杜鹃鸟的鸣叫,古人认为其声能引起思乡之情。
  • 木棉:即红棉花,常象征着美丽和热情。
  • 谢女:指的是谢道韫,东晋女诗人,以才情著称。
  • 彤管:红色的画笔,象征艺术。
  • 幽修:幽静的修道院,常指隐居之所。
  • 浮岚翠:指轻柔的云雾和翠色的山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士禄,清代诗人,擅长古体诗,作品多表达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的结合。他的诗歌常有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自然描绘。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王士禄在某次旅途中所作,表现了他对春天的感慨和对旅途的思索。诗中融入了对美好自然的赞美以及对往事的怀念,体现出诗人细腻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蝶恋花》以清新的自然景象开篇,通过生动的意象将春天的气息传递给读者。诗中的“翠幰红帘晴少翳”描绘出一种明亮而温暖的氛围,给人以愉悦的感受。接着,诗人通过“花驿风香,渐觉秾春至”进一步渲染出春天的繁华美丽,体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而“漫道鹃声堪坠泪”一句则转向内心的情感,杜鹃声使人联想到离愁别绪,与自然的美景形成了鲜明对比。此时,木棉花的红色再一次唤起了诗人的感性,展现出一种美丽与柔情并存的画面。

接下来的诗句“江路盘回山路细”则通过描绘江河与山路的盘旋曲折,象征着人生的旅程复杂而多变。谢女吟成,旅思清如水,体现了诗人在旅途中思绪的清澈与纯净,仿佛在诉说着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最后,“彤管自怜多画意,幽修分得浮岚翠”将诗的意境推向高潮,表达了诗人对艺术创作的热爱和对自然美的向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翠幰红帘晴少翳:描绘晴朗的天气中,绿色的帷幔和红色的帘子,营造出明亮的场景。
    2. 花驿风香,渐觉秾春至:花香四溢,春天的气息逐渐浓烈。
    3. 漫道鹃声堪坠泪:人们常说杜鹃声令人伤感,引起思乡之情。
    4. 木棉红照人颜腻:红色的木棉花映衬着人的面庞,显得娇媚动人。
    5. 江路盘回山路细:江河的道路曲折,山间小路细腻。
    6. 谢女吟成,旅思清如水:谢女的诗成就了旅途的思索,情感清澈如水。
    7. 彤管自怜多画意:红色画笔自我怜惜其美好画意。
    8. 幽修分得浮岚翠:幽静的修道院也分得一丝云雾的翠色。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旅思清如水”,情感如水般清澈。
    • 拟人:如“彤管自怜”,赋予无生命物体以情感。
    • 对仗:如“江路盘回山路细”,展现了平衡的美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与旅途的思索,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体现了人生的复杂与美好。

意象分析:

  • 翠幰:象征着清新与生机。
  • 红帘:代表热情与美丽。
  • 木棉:象征着女性的柔美与坚韧。
  • 鹃声:引发思乡情感的象征。
  • 江路与山路:象征人生的曲折与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木棉”花主要代表什么? a) 美丽与热情
    b) 哀伤与思念
    c) 安静与平和

  2. “彤管自怜多画意”中的“彤管”指的是什么? a) 红色的柱子
    b) 红色的画笔
    c) 红色的花朵

  3. 诗中哪个意象与思乡情感相关? a) 翠幰
    b) 鹃声
    c) 江路

答案

  1. a) 美丽与热情
  2. b) 红色的画笔
  3. b) 鹃声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王士禄的《蝶恋花》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有着对自然的细腻描绘和对情感的深刻思考,但王士禄更倾向于对环境的描写,李清照则更关注内心的情感波动。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王士禄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