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公达待制挽词二首》
时间: 2025-01-14 08:16:5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俞公达待制挽词二首
作者:秦观
词场英妙气如虹,
出入青云见事功。
流马木牛通蜀漕,
葛巾羽扇破渠戎。
风生使者旌旄上,
春在将军俎豆中。
诏墨未乾人奄忽,
伤心江汉日倾东。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俞公的才华和成就,形容他如虹般的气势,出入于青云之中,见证了他卓越的功绩。流马和木牛的运输使得蜀地的水路畅通,葛巾和羽扇的形象则象征着他在战争中的灵活和聪明。风起时,传递信息的旗帜高高飘扬,春天的气息在将军的宴席中回荡。然而,皇帝的诏书尚未干,俞公却猝然离世,让人心痛,仿佛江汉的阳光也因悲伤而倾斜。
注释
- 俞公达:指俞公达,宋代官员,曾任待制。
- 流马木牛:古代运输工具,流马指用水流推动的船只,木牛指木制的牛,象征交通便利。
- 葛巾羽扇:古代文人雅士的标志,形象地描绘了俞公的文雅与风度。
- 旌旄:指军旗,象征着战事和传递命令。
- 俎豆:古代祭祀用具,象征着春天的气息和丰收。
- 江汉:指长江和汉水,表示地理位置,也象征着诗人的思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秦观(1049年-1100年),字少游,号淮海居士,宋代著名词人,擅长婉约词,风格细腻、情感丰富。他的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常常融入对时局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挽词是在俞公达去世后,秦观表达对其的哀悼和怀念之情。俞公达在当时的社会中是一位卓越的官员,具有非凡的才能和贡献。
诗歌鉴赏
这首挽词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情的文字,展现了俞公达的才能与成就。开头两句“词场英妙气如虹,出入青云见事功”以夸张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俞公达在词坛上的卓越地位和他与生俱来的才华。接着,诗人描绘了俞公达的政治成就,运用“流马木牛”这一典故,巧妙地表达了他为国家做出的贡献。
中间部分“风生使者旌旄上,春在将军俎豆中”则以生动的画面描绘了战场的气氛和宴席的热闹。最后两句“诏墨未乾人奄忽,伤心江汉日倾东”则转入悲伤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俞公达突然去世的震惊与惋惜。整个诗篇结构严谨,情感层次丰富,展现了秦观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时局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词场英妙气如虹:词坛上才华横溢,气势如虹,形容俞公达的非凡词才。
- 出入青云见事功:出入于青云之中,尽展其功绩,表明他在政治、军事上的成就。
- 流马木牛通蜀漕:通过流马和木牛的象征,表现他对交通运输的贡献。
- 葛巾羽扇破渠戎:形象地表现出他在战斗中灵活机动。
- 风生使者旌旄上:军旗在风中飘扬,寓意着战争的信息传递。
- 春在将军俎豆中:春天的气息在宴席上弥漫,象征着丰收与团圆。
- 诏墨未乾人奄忽:诏书未干,俞公已去世,突显突如其来的悲痛。
- 伤心江汉日倾东:对江汉的伤感,象征着诗人对朋友的怀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气如虹”,形象地展现了俞公达的才华。
- 对仗:整首诗采用对仗工整的手法,增强了音乐感。
- 夸张:夸大了俞公达的成就与气度,使情感更加深刻。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之情,同时也讴歌了俞公达的才华与成就,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云:象征高远的理想与成就。
- 流马木牛:象征交通运输的便利与国家繁荣。
- 春:象征生命、希望与丰收。
- 旌旄:军旗,象征战争与信号的传递。
- 江汉:代表故乡与思念之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挽词主要表达了对谁的哀悼? a) 秦观
b) 俞公达
c) 王安石 -
“风生使者旌旄上”中“旌旄”指的是什么? a) 军旗
b) 书信
c) 诗稿 -
诗中提到的“葛巾羽扇”象征着什么? a) 战争
b) 文人雅士
c) 富贵
答案
- b) 俞公达
- a) 军旗
- b) 文人雅士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秦观 vs. 李清照:两位词人都表现了对人生的感慨与情感的细腻,但秦观更侧重于对朋友的哀悼,而李清照则多描绘个人的离愁别绪。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词源》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