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照日深红暖见鱼,
连溪绿暗晚藏乌。
黄童白叟聚睢盱。
麋鹿逢人虽未惯,
猿猱闻喜不须呼。
归家说与采桑姑。
白话文翻译
在阳光照耀下,水面泛着深红色的暖光,鱼儿在水中游动;溪水连绵,绿荫暗藏,黄昏时乌鸦归巢。年轻人和老年人聚集在一起,悠然自得。虽然麋鹿见到人类时仍显得不太习惯,但猿猴听到快乐的声音则不需要人们的召唤。回到家中,我要把这一切告诉采桑的姑姑。
注释
- 照日:阳光照射的意思,描绘了温暖的光线。
- 深红:指水面映射的红色,可能是日落时的余晖。
- 暖见鱼:温暖的光线下可以看到水中的鱼儿。
- 连溪:形容溪水相连的景象。
- 黄童白叟:指年轻人和老年人,古人称黄童为年轻人,白叟为老年人。
- 睢盱:形容人们聚在一起,眼神交流。
- 麋鹿:一种动物,象征自然与人类的关系。
- 猿猱:猿猴,象征灵性与快乐。
- 采桑姑:采桑树的姑姑,可能是诗人对女性的温柔称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诗人、词人、书法家和政治家。他的作品广泛涵盖诗、词、文、赋,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个人风格。苏轼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常常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观察。
创作背景:此词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正值他人生低谷,但他仍然保持乐观态度,借景抒情,表现出对自然的亲近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是一首充满生动景象和自然气息的词作,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大自然的敏感。开篇“照日深红暖见鱼”,即以温暖的阳光和游动的鱼儿引入,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接下来的“连溪绿暗晚藏乌”则描绘了黄昏时分的宁静与神秘,绿意盎然的溪流与归巢的乌鸦形成鲜明对比,传达出一种温柔的忧伤。词中“黄童白叟聚睢盱”展现了人们在黄昏时分聚集的场景,表现出人际关系的亲密和社会的和谐。
接下来的“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喜不须呼”则以动物的反应象征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与距离,麋鹿的谨慎与猿猴的欢愉形成对比,反映出不同生命之间的状态和情感。最后一句“归家说与采桑姑”,不仅是对生活的归属感的体现,也让整首词有了生活的延续性和亲情的温暖。这首词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苏轼在困境中仍然保持乐观和对生活的热爱,具有深刻的情感和思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照日深红暖见鱼:描绘日光照射下,水面泛着红色暖光,鱼儿悠游的情景,表现自然的生机。
- 连溪绿暗晚藏乌:溪水连绵,绿意浓郁,傍晚时分乌鸦归巢,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黄童白叟聚睢盱:年轻人与老年人聚集在一起,眼神交流,体现出人际关系的和谐。
- 麋鹿逢人虽未惯:麋鹿见到人类时显得谨慎,代表自然对人类的警惕与距离。
- 猿猱闻喜不须呼:猿猴听到快乐的声音自会欢喜,不需呼唤,表现动物的本能与自然的快乐。
- 归家说与采桑姑:最终回到家中,与采桑的姑姑分享这一切,展现生活的亲密与家庭的温暖。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对比日光与水中的鱼,营造出一种温暖的气氛。
- 拟人:动物的情感反应赋予其人性,增强了作品的情感深度。
- 对仗:如“黄童白叟”对“麋鹿猿猱”,增强了词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主题思想:整首词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展现出一种和谐的自然景象与人际关系,体现了苏轼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日:象征光明与希望。
- 鱼:代表生机与自由。
- 溪:象征生活的流动与变化。
- 麋鹿:代表自然的纯真与谨慎。
- 猿猱:象征快乐与活力。
- 采桑姑:象征家庭与亲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照日深红暖见鱼”描绘的是哪种景象?
- A. 暖光下的鱼儿
- B. 冷风中的鸟
- C. 夕阳下的山
- D. 暴雨中的花
-
“黄童白叟聚睢盱”中“黄童”指的是?
- A. 老年人
- B. 小孩
- C. 年轻人
- D. 孩童
-
诗中提到的“猿猱”代表什么情感?
- A. 悲伤
- B. 快乐
- C. 忧愁
- D. 疲惫
答案:
- A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苏轼的《浣溪沙》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描绘自然美景,但苏轼更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李清照则多表现个人情感与内心的孤独。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苏轼诗词全编》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