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重阳效东坡作)》
时间: 2025-01-01 11:44:1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乡子(重阳效东坡作)
作者: 刘将孙 〔宋代〕
山色泛秋光。点点东篱菊又黄。岁月欺人如此去,堂堂。一事无成两鬓霜。
佳节共持觞。无限杯供有限狂。明月明年诗句苦,茫茫。细把茱萸感慨长。
白话文翻译:
在秋天的光辉中,山色显得格外迷人,东篱的菊花零星地点缀着黄色。时光如此无情地流逝,让人倍感惋惜,眼看着我两鬓渐霜,却一事无成。
在这个佳节,我们一起举杯畅饮,虽然杯中酒可供尽情欢愉,但内心的狂热却是有限的。明年的明月下,我的诗句依旧苦涩,心中一片茫然。细细品味着茱萸,感慨却是绵长。
注释:
- 泛:浮现,显现。
- 东篱:指陶渊明的东篱菊,象征着隐逸的生活和志向。
- 岁月欺人:岁月让人感到无情,似乎在欺骗我们。
- 持觞:举杯,饮酒。
- 茱萸:一种植物,重阳节时佩戴的象征,寓意长久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将孙,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知,但其作品多表现出对人生无常和时光流逝的感慨,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重阳节,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象征着对长寿的祝愿,诗中流露出对岁月无情的感慨与对人生的反思。
诗歌鉴赏:
全诗以重阳节为背景,通过描述秋色、菊花、饮酒等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人生无成的惋惜。开头的“山色泛秋光”描绘了秋日的美丽景象,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然而随之而来的“岁月欺人如此去”则转向对自身境遇的反思,展现出诗人对自己未能实现理想的失落感。
而后,诗人借助“佳节共持觞”的意象,表现出在欢庆的背后,内心却依然充满了对未来的迷茫和对过往的无奈。最后一句“细把茱萸感慨长”更是将思绪带回到传统文化中,茱萸不仅是重阳节的象征,还是思念和追忆的代名词,诗人通过细细品味茱萸,寄托了对人生的深刻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在欢庆与哀伤之间游走,令人在美与愁中徘徊,展现了深刻的哲理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山色泛秋光:秋天的山色显得格外清晰明亮。
- 点点东篱菊又黄:东篱的菊花零星地点缀着黄色,暗示秋天的来临。
- 岁月欺人如此去,堂堂:时光无情地流逝,让人感到惋惜。
- 一事无成两鬓霜:自己未能有所成就,头发已渐白。
- 佳节共持觞:重阳佳节中,与友人共饮。
- 无限杯供有限狂:酒虽多,但内心的狂热却是有限的。
- 明月明年诗句苦,茫茫:明年的明月下,诗句依然苦涩,心中感到迷茫。
- 细把茱萸感慨长:细细品味茱萸,感慨绵长,寄托对人生的思考。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无限杯供有限狂”,对比饮酒的快乐与内心的空虚。
- 拟人:岁月被赋予了“欺人”的特性,增强了时光无情的表现。
- 意象:山色、菊花、茱萸等意象交织,形成了秋天的氛围与人生的感慨。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时间流逝与人生无常,表达了对理想未能实现的惋惜与对未来的迷茫,深刻反映了人生的无奈与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色:象征自然的美丽与宁静。
- 东篱菊:象征隐逸与清雅,寄托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茱萸:象征思念与长久的情感牵挂,承载了对过往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山色泛秋光”中的“泛”是什么意思?
- A. 漂浮
- B. 显现
- C. 消失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东篱菊”象征什么?
- A. 忧愁
- B. 友情
- C. 隐逸
答案:C
-
“佳节共持觞”中的“觞”指的是什么?
- A. 酒杯
- B. 菊花
- C. 诗句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同样表现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苏轼《水调歌头》:探讨人生哲理和月亮的象征。
诗词对比:
- 刘将孙的《南乡子》与苏轼的《水调歌头》同为抒发人生感慨,但刘将孙更侧重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而苏轼则更注重于对理想与现实的感悟,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和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