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甲申客路闻鹃)》
时间: 2025-01-01 13:59:1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雨萧萧春寒欲暮。
杜鹃声转。
东风与汝何恩怨,强管人间去住。
行且去。
漫憔悴十年,愁得身成树。
青青故宇。
看浩荡灵修,徘徊落日,不乐复何故。
曾听处。
少日京华行路。
青灯梦断无语。
风林飒飒鸡声乱,摇落壮心如土。
今又古。
任啼到天明,清血流红雨。
人生几许。
且赢得刘郎,看花眼惯,懒复赋前度。
白话文翻译
在春寒萧瑟的雨夜,天色渐晚。杜鹃的鸣叫声不断传来,东风与你之间究竟有什么恩怨,为什么要在这人世间强行离去?我只能默默离去。十年间我饱受忧愁,愁得我仿佛成了一棵树。望着昔日的故乡,心中感慨万千,夕阳西下,徘徊不前,我又有什么乐趣可言呢?曾经在京城的日子里,我走过许多路,青灯下的梦已断,心中无语。风声阵阵,鸡鸣声乱,往日的豪情壮志如土般消散。今昔对比,任凭杜鹃啼叫到天明,鲜血流淌如雨。人生苦短,我只希望能得到刘郎的眷顾,昔日的繁华已然习惯,不再愿意赋诗吟唱。
注释
- 杜鹃:一种鸟,古时常被用来表达离别与哀伤。
- 青青故宇:指的是故乡的景象,青色的山水。
- 浩荡灵修:指的是广阔的精神追求或内心的修养。
- 刘郎:传说中的才子,象征理想中的伴侣或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将孙,宋代诗人,以抒情见长,作品多描写生活中的忧愁与思考。他的诗歌常蕴含深刻的哲理,富有音乐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动荡的时代,诗人身处客境,感受到离愁别绪,借杜鹃的啼鸣表达对过往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
诗歌鉴赏
《摸鱼儿(甲申客路闻鹃)》是一首充满离愁和思考的词作。开头的“雨萧萧春寒欲暮”设定了一个凄凉而又沉重的氛围,给人以寒冷和孤独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内心的愁苦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他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诗中多次提到“杜鹃”,这不仅是自然界的声音,更是一种象征,承载了诗人内心的惆怅与不甘。对于“东风与汝何恩怨”的疑问,表明了诗人对命运的困惑。这种困惑在“十年憔悴”的叹息中愈发显得沉重,诗人似乎被生活的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愁苦得宛如一棵无助的树。
随着诗的展开,诗人回忆起曾经的京华行路,青灯下的孤寂与无语,折射出他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失落。最后,任凭杜鹃啼叫到天明,诗人既无奈又感慨,人生苦短,似乎已无力再赋新诗。整首词作情感真挚,字句之间流露出深沉的思索与感伤,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雨萧萧春寒欲暮:描绘了春天的寒冷和即将到来的黄昏,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
- 杜鹃声转:杜鹃的鸣叫声传递着诗人的情感,也象征着离别和忧伤。
- 东风与汝何恩怨:质问命运的无情,表达了对生活的困惑。
- 漫憔悴十年,愁得身成树:表现了诗人因忧愁而衰老,身心俱疲的状态。
- 青青故宇:对故乡的怀念,表达了对过去的留恋。
- 看浩荡灵修,徘徊落日:描绘了在夕阳下的无奈与徘徊,内心的失落感。
- 青灯梦断无语:夜深人静,诗人感到孤独与无助。
- 风林飒飒鸡声乱:自然界的喧闹与内心的寂静形成对比。
- 摇落壮心如土:对往日豪情壮志的失落,感到心灰意冷。
- 任啼到天明,清血流红雨:忍受杜鹃的啼鸣,象征着心灵的创伤。
- 人生几许:感叹人生短暂,充满无奈。
- 懒复赋前度:对往日繁华的厌倦,表示对现状的无力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愁苦比作成树,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内心的沉重。
- 拟人:赋予杜鹃以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
- 对仗:如“青灯梦断无语”与“风林飒飒鸡声乱”,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抒发了对故乡和过往的思念,以及对命运的无奈与反思。诗人借助自然景象与杜鹃的鸣叫,展现了内心的孤独与愁苦,反映了时代背景下的个人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雨:象征忧伤与孤独。
- 杜鹃:象征离愁与哀伤。
- 东风:象征命运与变化。
- 故宇:象征思乡与怀旧。
- 青灯:象征孤独和失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杜鹃”象征什么? A. 快乐
B. 离愁
C. 和平
答案:B -
诗人对过去的京华生活的态度是? A. 怀念
B. 无所谓
C. 讨厌
答案:A -
诗中“摇落壮心如土”表达了什么情感? A. 自信
B. 失落
C. 喜悦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了离愁与对往日美好时光的怀念,但李清照的笔调更为细腻。
- 苏轼《水调歌头》:尽管同样有对人生的哲思,但苏轼的乐观精神与豪放情怀与刘将孙的愁苦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刘将孙的诗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