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己卯元夕)》
时间: 2025-01-01 12:41:29意思解释
摸鱼儿(己卯元夕)
作者: 刘将孙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又匆匆一番元夕,无灯更愁风雨。
人间天上无归梦,惟有春来春去。
愁不语。漫泪湿香绡,草人何许。
百年胜处。还更有琉璃,春棚月架,万眼蝶罗否。
风流事,孤负后来儿女。
可怜薄命三五。千金无买吴呆处,
更说龙飞凤舞。今又古。
便剩有才情,无分登楼赋。
春醪独抚。也难觅阿瞒,
肯容狂客,醉里试歌舞。
白话文翻译
又匆匆地迎来了元宵节,却没有灯火,更增添了对风雨的愁苦。
人间与天上都没有归属的梦,只有春天来去匆匆。
愁苦无言,泪水湿透了香绡,草人又在何处?
百年中最好的地方,依然是那琉璃般的春天,月光下的花架,万千的蝴蝶在飞舞。
风流的事,辜负了后来的人儿。
可怜命薄的三五佳节。
千金也买不到那吴地的闲适,
更别提龙飞凤舞的美好景象,现在与过去又如何?
只剩下才情,却无缘登楼赋诗。
独自抚琴,春醪相伴,
却难觅阿瞒,
愿意接纳这狂客,在醉中试着歌舞。
注释
- 元夕: 指元宵节,即农历正月十五。
- 香绡: 细腻的丝绸,常用作手帕或衣物,意指轻柔细腻的情感。
- 草人: 可能指代无情无感的存在,象征孤独。
- 琉璃: 瓷器的一种,象征着美好和珍贵的事物。
- 阿瞒: 指代曹操,诗中可能暗指历史人物的情怀和风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将孙,字子明,号白石,南宋时期的词人,以其清丽的风格和深沉的情感著称。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元宵节,表现了诗人在节日中的孤独与愁苦,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的矛盾。
诗歌鉴赏
《摸鱼儿》是一首充满感伤和哲思的词作。诗人在元宵节这个象征团圆的节日里,却感受到孤独和无奈,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词中“无灯更愁风雨”开篇即道出节日的黯淡,与传统的热闹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压抑的氛围。
“人间天上无归梦”一句,展现了对理想与现实的失落,春天的来去更显得无奈。通过“愁不语”与“漫泪湿香绡”,词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内心的抑郁与无助。
词中对于历史的沉思,如“龙飞凤舞”,展现了对过往辉煌的追忆与对现实孤独的反思。同时,“千金无买吴呆处”则指向了物质与精神之间的深刻对立。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给人以深刻的启示,令人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又匆匆一番元夕”:暗示时间流逝,节日的到来却没有带来喜悦。
- “无灯更愁风雨”:元宵节应有的热闹被愁苦和风雨掩盖。
- “人间天上无归梦”: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失落感。
- “惟有春来春去”:春天的更替象征着生命的无常。
- “愁不语”:愁苦无法言喻。
- “漫泪湿香绡”:泪水浸湿了细腻的手帕,表现内心的悲伤。
- “草人何许”:草人比喻无情的存在,暗示孤独。
- “百年胜处”:对人生理想的追寻与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 “草人”作为无情的象征,表达孤独感。
- 拟人: 春天被赋予来去匆匆的动感,体现生命的无常。
- 对仗: 词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反映个体在节日中的孤独与无奈,探讨人生的无常与理想的失落,表现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元夕: 团圆与希望的象征。
- 灯: 传统节日的光明与温暖。
- 春: 生命的象征,同时也是无常的代表。
- 琉璃: 美好与珍贵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无灯更愁风雨”中“灯”象征什么?
- A. 喜悦
- B. 希望
- C. 温暖
- D. 传统
-
诗中提到的“草人”象征什么?
- A. 友谊
- B. 孤独
- C. 美好
- D. 追忆
答案:
- D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 李清照《如梦令》
诗词对比: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同样描绘了元宵节的景象,但其情感更倾向于欢快与热闹,而刘将孙的《摸鱼儿》则显得愁苦与沉重,两者在主题和情感基调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词三百首》
- 《古代诗词的艺术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