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时间: 2025-01-06 10:39:22

重寻朱户烘春面。

浅笑天传电。

剧怜小别倍清癯,不负莺儿呼梦逐罗裾。

痴蚕茧后厌厌病。

愁被东风警。

画帘花事不分明,如此春宵依旧短檠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虞美人
重寻朱户烘春面。浅笑天传电。
剧怜小别倍清癯,不负莺儿呼梦逐罗裾。
痴蚕茧后厌厌病。愁被东风警。
画帘花事不分明,如此春宵依旧短檠灯。

白话文翻译:

在红色的门窗前,我再次寻觅那春天的面容。
微笑像是天上闪电般传递。
尤其怜惜短暂的分别带来的清瘦,不辜负黄莺的呼唤,追逐着她的衣裙。
在愁闷的蚕茧中,我感到厌倦,病态的情绪在东风中警醒。
画帘后的花事依旧模糊不清,这样的春夜,灯光依然短暂。

注释:

  • 朱户:红色的门,象征着春天和新生。
  • 浅笑天传电:微笑似电光般迅速传达感情。
  • 剧怜:非常怜惜,形容对别离的感受尤为深刻。
  • 莺儿:黄莺,象征春天的声音与生命。
  • 逐罗裾:追逐着轻盈的裙裾,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痴蚕茧:可能暗指对爱情的沉迷或者被束缚的感觉。
  • 东风:春风,常常被用来象征春天的到来和生命的复苏。
  • 画帘花事:窗帘后面的花事,暗示生活的细节与美好却又难以察觉。
  • 短檠灯:短小的灯,暗示夜晚的短暂和人生的无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严既澄,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常表现出细腻的情感与对生活的观察。其作品风格典雅,常以自然景物和人事为题材,体现出浓厚的文人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季,表现了作者对春天和爱情的深厚感情,反映了春天的短暂和生命的易逝,暗含对别离的思念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歌鉴赏:

《虞美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美丽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诗人在朱红的门前寻找春天的面容,展现出对美好的渴望与追寻。第一句通过“重寻朱户烘春面”,瞬间引入春天的景象,传递出一种温暖而又富有生机的感觉。

接下来的“浅笑天传电”则通过生动的比喻描绘出心灵的悸动,仿佛微笑如电光一样迅速,传递着爱意。紧接着,诗人表达了对短暂别离的怜惜与痛苦,尤其是“剧怜小别倍清癯”的句子,将思念之情刻画得入木三分,表现出深切的情感。

后面的“痴蚕茧后厌厌病”,则把情感的沉重与病态结合,暗示着对爱情的迷恋与无奈。最后一句“如此春宵依旧短檠灯”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春宵虽美,却因灯光的短暂而显得更加珍贵与无奈,折射出人生的短暂与无常。

整首诗情感深邃,意象丰富,展现了严既澄对春天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感慨,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重寻朱户烘春面:作者在春天的门前寻找春的面容,暗示着对春天的期盼和渴望。
  2. 浅笑天传电:微笑如电光般迅速,表现出情感的敏感与瞬间的心动。
  3. 剧怜小别倍清癯:短暂的分离让人更加清瘦,表达了思念的滋生。
  4. 不负莺儿呼梦逐罗裾:不辜负黄莺的呼唤,追逐着梦幻中的美好。
  5. 痴蚕茧后厌厌病:被爱情束缚的状态让人感到疲惫与厌倦。
  6. 愁被东风警:春风令人警醒,暗示对往事的反思。
  7. 画帘花事不分明:窗帘后花事模糊,象征生活细节的难以捉摸。
  8. 如此春宵依旧短檠灯:春夜短暂,灯光微弱,反映生命的短暂与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浅笑天传电”将微笑比作电光,生动形象。
  • 拟人:如“愁被东风警”,赋予东风以情感,使其具有警醒的作用。
  • 对仗:如“重寻朱户”和“愁被东风”,形成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美丽与短暂,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与思念,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展现出浓厚的感伤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朱户:象征春天与新生。
  • 莺儿:春天的象征,代表生机与美好。
  • 蚕茧:暗示束缚与迷恋。
  • 春宵:春天的夜晚,象征短暂的美好时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本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严既澄
    • C. 杜甫
    •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朱户”象征着什么?

    • A. 夏天
    • B. 春天
    • C. 秋天
    • D. 冬天
  3. 第一句“重寻朱户烘春面”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怀旧
    • B. 渴望春天
    • C. 对爱情的失落
    • D. 对友谊的珍惜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忆江南》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虞美人》同样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但李清照更注重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而严既澄则在春天的美丽中融入了对生命的哲学思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的意象与情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