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又》

时间: 2025-01-06 13:25:25

数丛日映亭亭影。

碧玉双环静。

连枝春草又重挥。

月映同心纫佩入纱闱。

珊珊联步还归省。

暂别瑶台境。

庭前再认彩丝长。

乞得国恩家庆两流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数丛日映亭亭影。碧玉双环静。连枝春草又重挥。月映同心纫佩入纱闱。珊珊联步还归省。暂别瑶台境。庭前再认彩丝长。乞得国恩家庆两流芳。

白话文翻译:

几丛阳光照耀下的亭亭玉立的影子,碧玉般的双环安静地挂着。春草又在连绵的枝头轻轻摇摆。月光照耀下,心心相印的佩饰被纫入轻纱的闺房。轻盈的步伐在归省的路上缓缓前行,暂时离开瑶台的境地。庭前再度认出那彩色丝线的长短。希望能得到国恩和家庆,流芳百世。

注释:

  • 亭亭影:指高挑而美丽的身影。
  • 碧玉双环:形容美好的饰品,双环象征着心心相印。
  • 重挥:指春草在风中轻轻摇曳。
  • 同心纫佩:形容彼此心意相通,共同佩戴的饰物。
  • 珊珊联步:形容轻盈的步伐,像珊瑚一样优雅。
  • 瑶台:传说中的仙境,象征着美好或理想的境地。
  • 彩丝长:指美丽的丝线,象征着情感的细腻与缠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许禧身,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婉约细腻著称,其诗歌常常表现对自然和爱情的细腻感受。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这个时期诗词繁荣的阶段,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虞美人·又》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充满春意和柔情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和人情美的深刻感受。开篇以“数丛日映亭亭影”引入,日光照耀下的影子,不仅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更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希望。接着,诗人描绘了“碧玉双环”的静谧,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在“连枝春草又重挥”中,诗人通过春草的摇曳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泼,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之后的“月映同心纫佩入纱闱”,则带入了一丝温情,展现了深厚的情感纽带,暗喻着人们在月光下的约定与期待。

整首诗通过清新的意象和流畅的情感,营造出一种淡雅而又温柔的氛围,令人心生向往。最后的“乞得国恩家庆两流芳”,则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寄托,既有对国事的关怀,也有对家庭幸福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数丛日映亭亭影:几丛阳光照射下的美丽影子,展现清晨或正午的光影美。
  2. 碧玉双环静:静态的美,象征着珍贵与宁静。
  3. 连枝春草又重挥:春意盎然,草木复苏,富有生机。
  4. 月映同心纫佩入纱闱:月光映照下,情感交融,细腻且富有诗意。
  5. 珊珊联步还归省:轻盈的步伐,象征回归与思念。
  6. 暂别瑶台境:暂时离开美好的境地,传达出一种惆怅。
  7. 庭前再认彩丝长:再次见到美丽的丝线,象征对美好记忆的回味。
  8. 乞得国恩家庆两流芳:希望得到国恩与家庭的庆祝,意在流传美名。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碧玉”形容环,增添了美的意象。
  • 对仗:如“月映同心”和“乞得国恩”,形成对称美。
  • 拟人:草木“重挥”,赋予自然以生命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情的珍视,情感真挚而细腻。

意象分析:

  • 日影:象征生命的活力与希望。
  • 碧玉双环:象征珍贵的爱情与心意相通。
  • 春草:象征生机与希望。
  • 月光:象征浪漫与思念。
  • 彩丝:象征美好记忆与情感的缠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数丛日映亭亭影”中,“亭亭”指的是: A. 高挑的 B. 矮小的 C. 粗大的

  2. “乞得国恩家庆两流芳”中,诗人希望得到的是什么? A. 财富 B. 国恩与家庭的庆祝 C. 名声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温庭筠的《杨柳枝》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女性的思念,与许禧身的作品相似,均展现了对生活细节的敏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许禧身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