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濛濛如细雾,冉冉曳铢衣。
妙逐祥烟上,轻随綵凤飞。
几陪瑶室宴,忽指洞天归。
伫立扶桑岸,高奔日帝辉。
白话文翻译:
朦朦胧胧如细雨般的雾气,轻轻飘动着铢衣。
妙妙的随祥和的烟气升腾,轻巧地跟随彩凤飞舞。
曾几何时,我陪伴着瑶台的宴会,忽然指向那洞天的归处。
我伫立在扶桑的岸边,仰望高悬的太阳,辉煌夺目。
注释:
- 濛濛:形容雾气弥漫的样子。
- 冉冉:缓慢地、轻轻地。
- 铢衣:铢是古代一种轻薄的衣物。
- 妙:美妙、奇妙。
- 祥烟:祥瑞的烟雾,象征吉祥。
- 綵凤:彩色的凤凰,象征美好和吉祥。
- 瑶室:指仙境或神仙的居所。
- 洞天:传说中的仙境,常用来形容世外桃源。
- 扶桑:古代神话中的太阳升起之地,象征光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佶(1082-1135),即宋徽宗,宋代著名的皇帝、书画家和诗人。他在位期间,虽重文治,但因贪图享乐而导致北方的金朝入侵,最终造成国家的衰亡。赵佶的诗词多表现出个人的情感和自然的美,风格细腻而富有情趣。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赵佶的晚年,反映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仙境的幻想与憧憬。正值北宋末期,国势日渐衰弱,赵佶在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内心的忧愁与逃避现实的渴望。
诗歌鉴赏:
《步虚词 其三》是一首流露出淡淡忧伤和对美好事物向往的诗。诗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朦胧而梦幻的氛围。首联“濛濛如细雾,冉冉曳铢衣”,通过细腻的比喻,展现了清晨薄雾中的轻盈感,似乎诗人也在雾中轻舞,展现出一种自由和洒脱。接下来的“妙逐祥烟上,轻随綵凤飞”,则将诗意推向了更高的境界,祥烟与绚丽的彩凤象征着吉祥与美好,暗示着诗人心中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诗中“几陪瑶室宴,忽指洞天归”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瑶台仙境的向往,恰似在繁华过后对宁静的追求。这一转折使整首诗的情感更为深邃,仿佛在提醒读者珍惜眼前的美好。最后两句“伫立扶桑岸,高奔日帝辉”,将诗的意境提升至一个新的高度,扶桑不仅是神话中的象征,更是光明与希望的象征,诗人在此刻仰望日辉,表现出一种对未来的期待与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濛濛如细雾,冉冉曳铢衣:描绘了清晨的雾气,诗人轻盈地在其中行走,仿佛在云雾间飘逸。
- 妙逐祥烟上,轻随綵凤飞:通过祥烟与彩凤的意象,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生动而富有梦幻感。
- 几陪瑶室宴,忽指洞天归:回忆与神仙的宴会,突然意识到要回归到现实的洞天,感受到一种惆怅。
- 伫立扶桑岸,高奔日帝辉:诗人在阳光下沉思,象征着希望与光明,表达出一种对未来的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濛濛如细雾”,将雾气与细腻的景象相结合,增强了诗的意境。
- 拟人:将自然元素赋予生命,使景象更具灵动感。
- 对仗:如“轻随綵凤飞”,形成和谐美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美好景象的描绘与追求,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仙境的向往与对现实的逃避,情感基调中透着淡淡的忧伤与渴望。
意象分析:
- 细雾:象征着朦胧与梦幻,暗示诗人的内心世界。
- 祥烟:代表着吉祥与希望,映射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 彩凤:象征着高贵与优雅,传达出一种理想化的追求。
- 扶桑:古代神话中的太阳升起之地,象征光明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冉冉”一词的意思是: a) 快速
b) 缓慢
c) 突然
答案:b -
“几陪瑶室宴”中的“瑶室”指的是: a) 一个地方
b) 仙境
c) 家庭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扶桑”象征什么? a) 黑暗
b) 光明与希望
c) 冷漠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李白《月下独酌》与赵佶的《步虚词 其三》同样描绘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但李白更偏向于孤独与自饮,表现出一种洒脱与豪放的情怀;而赵佶则以细腻的描绘展现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现实之间的反思。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