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鄚渚赠祥公》
作者:贯休
寂寥堆积者,自为是高僧。
客远何人识,吟多冷病增。
松烟青透壁,雪气细吹灯。
犹赖师于我,依依非面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寂寞中自认为是一位高僧的情感。虽然远方的客人难以识别他,但他吟咏的次数增多,反而使得他的病痛更加加重。松树的烟雾透过墙壁,而雪的寒气轻轻吹拂着灯光。最终,他仍然感激于他的师父对他的关照,尽管并不是面对面的朋友。
注释
- 寂寥:孤独、寂静的状态。
- 堆积者:形容内心的孤独感。
- 高僧:自认为修行高深的人。
- 客远:远道而来的客人。
- 吟多冷病增:吟咏的次数多了,反而使病痛加重。
- 松烟:松树的烟雾。
- 青透壁:烟雾透过墙壁,形容轻盈的感觉。
- 雪气:雪的寒气,给人以清冷之感。
- 犹赖:仍然依赖。
- 依依非面朋:虽不是面对面的朋友,但仍感情依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贯休,字义山,号无尽,唐代诗人,曾任职于朝廷,后归隐于山林。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作者隐居生活时期,表达了他在孤独中对友人的思念和孤独的感受,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师父的感激之情。
诗歌鉴赏
贯休的《鄚渚赠祥公》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在孤独中对高僧自我认同的思考。诗的开头以“寂寥堆积者,自为是高僧”引入,表现出一种自我安慰和高洁的心态。尽管身处孤寂,却依然坚持自我修行,这种精神令人敬仰。
“客远何人识,吟多冷病增”则显露出孤独的苦涩。远道的朋友难以辨识他,频繁的吟咏却反而加重了他的病痛,形成一种对比,突显了内心的孤独与无助。
接下来的“松烟青透壁,雪气细吹灯”描绘出一种清冷的环境,松烟与雪气的意象,营造了一个孤独而又高远的境界。这种冷清的氛围与诗人内心的寂寞相呼应,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深邃。
最后一句“犹赖师于我,依依非面朋”更是点明了诗人心中依赖的情感,虽然不是面对面的朋友,但师父的关怀却让他感到温暖。这种对师父的感激之情在孤独中显得尤为珍贵,构成了诗的情感核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寂寥堆积者,自为是高僧:作者在孤寂中自我认同为高僧,表现出一种超脱的精神。
- 客远何人识,吟多冷病增:远方的客人无法理解他的孤独,吟咏的增多反而加重了他的病痛,体现出孤独的沉重。
- 松烟青透壁,雪气细吹灯: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出环境的清冷与内心的孤独。
- 犹赖师于我,依依非面朋:表达对师父的感激之情,尽管不常见面,但依然感受到深厚的情谊。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孤独比作高僧的修行,反映出对内心状态的思考。
- 对仗:如“松烟青透壁,雪气细吹灯”,对比中体现了环境的清冷。
- 意象:松烟、雪气等自然意象,营造出一种与内心情感相契合的氛围。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在孤独中对自我和他人情感的探索,体现了对高尚的追求以及对师友情谊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松烟:象征清高与孤独,表现高僧的修行状态。
- 雪气:象征寒冷与孤寂,反映内心的孤独感。
- 灯:象征希望与光明,尽管环境清冷,内心仍希望得到温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寂寥堆积者”指的是谁?
- A. 客人
- B. 诗人
- C. 师父
- D. 朋友
-
诗中提到的“雪气”主要用来表达什么情感?
- A. 温暖
- B. 寂寞
- C. 快乐
- D. 忧伤
-
“犹赖师于我”中的“师”指的是什么?
- A. 朋友
- B. 师父
- C. 高僧
- D. 旅人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王维的《鸟鸣涧》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现了对亲友的思念与孤独的情感,但在环境描写上更为细腻,情感更加浓烈。
- 王维的《鸟鸣涧》则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宁静与和谐的氛围,虽同样孤独,却有着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贯休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