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咏竹根珓子
作者: 贯休 〔唐代〕
出处惭林薮,才微幸一阳。
不缘怀片善,岂得近馨香。
节亦因人净,声从掷地彰。
但令筋力在,永愿报时昌。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竹根珓子的感慨。诗中提到,竹根珓子生长在林中,虽然出身卑微,却得到了阳光的照耀。它不是因为心中怀有一丝善良,而能接近芬芳的香气。竹子的节分,是因为人品的高洁;而竹子的声音,是因为它在地上击打时的响亮。而只要筋骨的力量还在,作者愿意永远回报这个时代的繁荣。
注释
- 惭:感到羞愧。
- 林薮:林中草丛,指环境的卑微。
- 幸一阳:得到了阳光的照耀。
- 不缘:不是因为。
- 片善:一丝善良或美德。
- 馨香:芬芳的气味。
- 节:竹子的节,象征高洁。
- 筋力:力量、毅力。
- 报时昌:回报这个时代的繁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贯休,唐代诗人,生于盛唐,身世颇为传奇。他的诗歌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常表达对人生和自然的独到见解。他的诗风注重意象的运用,以及对人性和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
《咏竹根珓子》创作于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或许是对自身处境的反思,借竹根珓子之微小,表现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强调即使处于卑微的环境,也应努力向上。
诗歌鉴赏
《咏竹根珓子》通过竹根珓子这一意象,反映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感悟和对生命的深刻理解。竹根珓子虽然出身卑微,却因阳光的照耀而得以生长,它象征着在逆境中仍能向上的精神。诗中“节亦因人净,声从掷地彰”一句,强调了人品与外在表现的关系,意在告诫人们要保持高尚的品德,才能在社会中立足。
诗的最后两句“但令筋力在,永愿报时昌”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尽管环境艰难,但只要努力不懈,终会迎来繁荣。这种情感不仅是对竹根珓子生长环境的描绘,更是对人生态度的反思,激励人们在逆境中坚持与奋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出处惭林薮:身处卑微环境,感到羞愧。
- 才微幸一阳:虽小却幸运地沐浴在阳光下。
- 不缘怀片善:并非因为心怀善良,才得以接近芳香。
- 节亦因人净:竹子的节分是因为人的品德高洁。
- 声从掷地彰:竹子的声音是因为它在地上击打的响亮。
- 但令筋力在:只要有力量存在。
- 永愿报时昌:愿意永远回报这个繁荣的时代。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竹根珓子比作处于艰难环境中的人,传达坚韧不拔的精神。
- 对仗:诗中的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赋予竹子以人性,强调其高洁的品德。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在逆境中坚持奋斗的信念,强调人品的高洁与努力的重要性,鼓励人们在困境中追求理想,最终获得成功与繁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根珓子:象征坚韧不拔的精神,展现在逆境中仍能向上的勇气。
- 阳光:象征希望与机遇,暗示即使处于卑微之地,也能迎来光明。
- 节:代表高洁的人格,突出人品的重要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出处惭林薮”意指什么? A. 自豪于自己的成就
B. 感到处境卑微
C. 享受阳光的照耀 -
诗中提到的“筋力”象征着什么? A. 身体的强壮
B. 内心的坚持与信念
C. 社会的地位 -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生命的短暂
B. 在逆境中坚持奋斗
C. 自然的美丽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竹里馆》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对比贯休的这首《咏竹根珓子》与王维的《竹里馆》,两者均以竹子为意象,但贯休侧重于坚韧不拔的品德,而王维则更注重宁静的自然之美,反映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